时间:2021/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这/世/界/总/有/一/种/感/动

01

青羊古称青羊浦,现在仍是一个集市。

由于镇政府外迁,集市显得萧条。原青羊小学所在地是青羊浦的中心地带,石桥伸展,曲水环流。

据传,这一湾溪水形似太极八卦图,因此架了五座石桥,代表五行相生。对于这个传说,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其弦外之意,不过是赞其山水形胜,是一块风水宝地罢了。

我们在青羊文化站熊站长的带领下先看了贞洁牌坊,牌坊位置当初是通往南川的官道,官道一侧有“桂岩”石刻,一幅宋代武士牧羊图,图是青羊得名的由来。再往东,有一幢独立的低矮瓦屋,看得出曾经是一个小店铺,木板橱窗。店铺保存完好,除此,再无明显遗迹了。

牌坊下的官道已经废弃不用,路基坍塌,杂草丛生,当年人群攘攘、牲口络绎的鼎盛只能遥想,传说苏轼南川访友,路过青羊浦,恰逢一处人家登科折桂,欣然题下“桂岩”二字。

这段轶闻无从考证,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何以路途迢迢由鄂入川无史料佐证。所题“桂岩”二字为楷体,行笔庄重,为苏氏书法所罕见,这也成为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题墨无落款,说是苏轼人生失意不愿用真名示人。

落拓文人,行迹江湖,原属平常,当年题下桂岩二字之人就算不是苏轼,也一定是胸有笔墨手底锦绣。可见,曾经的青羊浦不仅商贾兴旺,还文脉昌达,其繁华可见一般。

独自从贞洁牌坊下穿过,头顶的旌表是一个女人的青春年华和繁花时光。

“繁华如一瞬”,如这官道,一回头,便已荒烟蔓草。

02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见父子合葬墓,婆媳合葬墓,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及至见了墓,又为墓主人的富贵作派所折服。墓一律占地广阔,垒石巍峨,题文、雕刻工艺上乘。

我这样一个乡野里长大的孩子,对于坟墓司空见惯,在我的见识里,坟墓不过是石头围了一杯黄土,讲究一点的,墓前有平台,台上有碑,墓上的石头有简单的图饰。坟墓很荒,长杂草,白日里可以当它是一土丘,眼里所见是石头、是土,到了晚上,仿佛那里潜伏了鬼怪,加快疾走,感觉脚后阴凉。当然,那已是小时候的经历了。

现在,过了相信鬼神之说的年龄,但是对于坟墓仍然心怀尊崇,那是人生的大限所在,活着的人无论是非功过,都会皈依那里,以土丘的形式在这世界留存。

这父子合葬墓、婆媳合葬墓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就开始建造的吧,活着的人亲自挑选自己墓地的风水,构思墓地的格局,甚至连材料都仔细考究,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番心境?

婆媳墓是陈万宝家族墓群中最为恢弘的(一说陈万宝二儿子陈荣达夫妇墓气势磅礴),可以推断,那是川西首富陈万宝家族最繁盛的时代。

我们去了陈氏在青羊的墓群,看了陈万宝上下三代的坟墓,感觉最为强烈的就是,墓的规模、做工反映出陈氏一门的兴盛,入川的始祖坟墓最为寒碜,至婆媳墓时规模最为宏大。这也印证了我们当初的猜想。

对墓上的雕刻不甚了解,能够揣摩的,大概就是墓上的一些戏文,富贵真是人间好气象,不但生前锦衣玉食、华屋美宅,连死后的坟墓也大做文章。

其实,人寄身天地之间,不过是一匆匆过客,虽然世间万物任你索取,但死后什么也不能带走。葬身厚土,散为尘埃,人世万象化为虚幻。

明白了这一层,世间何处不是归宿,高山大泽,幽谷深涧,甚至连一缕清风也是超度之物。

03

石龙井庄园是陈万宝庄园群中保存最好的,也是建筑最为精美、占地最广的庄园。

从侧门入内,一道长廊通幽,庭院深深,不见尽头。

庄园的大门开在边上据说是因为风水使然,而当大门的地方搭了戏台,居中一望,中间一块青石砌成的大天井,两旁偏房对称,迎面的正厅上世纪还在,如今改建成了校舍,昔日的模样无迹可寻。

沿石阶上天井,两边廊柱上雕石象、石猴,寓意参候拜相,看得出庄园主人对子孙寄望深厚。

随行的熊站长说,庄园构造仿故宫,只是使用的材料完全民间化,最令人称奇的是庄园的排水系统,连日大雨不见积水。庄园周围看不见出水口,不知道水流向哪里去了。

巴渝一带由于地势所限,四合院极为罕见,石龙井庄园却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为了排水,园子里不得不设置天井。天井里置石缸,雕刻精美,一是为了点缀,一是为了蓄水,以备火患。

据说,其中的一只荷花缸甚为稀罕,堪称国宝级文物。我们一行人玩笑,说是将石缸搬回家,从此就衣食不愁了。

石缸半人高,很有些重量,缸里水幽暗,不知积存多少日子了?天井落下天光,荷花石缸显得庄重,蜷曲的荷叶里暗藏了人世冷暖,这缸只怕是谁也搬不走了。

在庄园里转行,不知怎么就转到了一个园子里,是西首的一个小园子,看得出曾经是这座宅子的花园。花园里的草木很久没有打理了,野草肆意疯长。稀疏地植了几株树,看起来有些年成了,其中的一株居然是樱花,长过墙头,一树灿然。

樱花是留学日本带回来的,种下的时候,这个家正钟鸣鼎食,逢春花开,赏花人在树下笑语喧闹。

后来,花园沉寂了,樱花逢了春天,寂寞地开过墙际。我看樱花树生长的姿势很奇怪,也许是巧合,树身斜斜地靠向墙头,横枝逸出,墙外的行人便有落花打在头顶。

从花园旁可以上戏楼。

戏楼如一尊方鼎,檐角飞翘,戏台的横额上有人物木雕。在戏台前长久地停留下,有游客在台上照相,一个喝了酒的中年男子夸张地摆出戏剧造型,随行的人忍不住笑,中年男子微微有些醉,兴奋地做出一个又一个姿势。

我站在台前的坝子里,天色阴暗,醉酒男子渐渐步履踉跄,表演的劲头依然不减。

蓦地里,周围一切暗淡下去,锣鼓响起,台上顿时人物纷纭,生旦净末丑在一片流光溢彩里离合悲欢。

我知道,我掉进了一场幻觉里。弦乐渐渐阒寂,演员谢幕,观众散场。再好的剧情也莫可奈何地结束了。

就这样吧。曲终人散。留下一树樱花惯看风月。

04

止庐是陈万宝曾孙陈世泽的庄园。

主人撰文说,庐以止名言其静也。我查看了一下主人的资料,此人生于年,正逢乱世。乱世寻静土,也算难为他了。

止庐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庄园,主人住西式楼,下人住中式四合院。这和主人的经历有关。陈世泽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接受过西方文化,以当时的标准来看,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西式楼还残留部分,我们沿着楼梯上,在主人住过的等楼墙壁上观看机关枪眼。每一面墙上都有,把眼睛凑在枪眼上,外面只有一孔世界,不知道如何才能精准射击?看来止庐难止,当年匪盗猖獗,若不明枪实火,怕是难以守住这一份庞大的家业。

陈世泽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青羊,创办了青羊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完全小学——华南学院。他亲自担任教师,编写教材,刻印试卷,办学的经费全部由他支出。招收的农家弟子,授业蒙课,一分学费也不收。

我听到这一段往事时,不禁感慨,这个家财万贯的士绅,竟然把全副精力用于乡村教育,这是怎样的一份良知?

止庐的大门上有主人的一副自撰联:入望皆智水仁山好诵韩公盘谷序,所藏是刚经柔史堪称董子读书堂。

韩愈送友人李愿归盘谷隐居,写下盘谷序,表达对隐居的赞赏和向往。止庐主人藉此明志,在青羊的仁山智水之间陶冶性情,授徒课子。

然而,刚经柔史字字凶险,他躲不开人生的大运。据说,陈世泽在年被镇压错杀。

“夫,今日何日滔滔之日也,今是何世扰扰之世也,此而不务其静……”止庐的门楣上还镌刻主人的明志之言,由于年代较为久远,有的字迹已经风化了。

但依稀之间,仍然可见一张清朗朗的面孔,眉目沉静,波澜不惊。

夫,今日何日?今是何世?止庐,不止!

—end—

往期文章:

那种闲听流水,俯拾落花

一念村小,十年尘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