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风雨百年路·奋斗筑辉煌

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

一条红路承载千钧,传播着革命的火种。九十多年前,党的先驱历经曲折而不改初心,不远万里奔赴莫斯科参加六大。九十多年后,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铸就的精神丰碑,成为绥芬河口岸人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红路精神"党史故事分享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

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建于绥芬河市重要的革命纪念地——铁路大白楼,为典型的俄式建筑风格,原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俗称“大白楼”。纪念馆以绥芬河地下交通站为切入点,再现了党的国际地下交通站、交通员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

绥芬河铁路大白楼不仅是中东铁路发展史的见证,也是早期红色秘密国际通道的历史见证。上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罗章龙、周恩来等先后出入苏联曾秘密下榻于此,通过认真研究和考证,从绥芬河出境的六大代表19人,入境的六大代表51人,使该建筑成为珍贵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

赵毅敏:交通员化身小裁缝

至今在绥芬河传颂着秘密交通员赵毅敏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毅敏夫妇开设的"双合盛"估衣店复原场景

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乌苏里大街和天长路交口处,有一个“小裁缝街角公园”,是为了纪念赵毅敏而修建的。赵毅敏年底从苏联回国时,在绥芬河做了一段时期的地下交通工作,当时掩护身份的职业就是裁缝。

赵毅敏,原名刘焜,年生于书香人家,年继周恩来、邓小平等之后赴法勤工俭学。年因参与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被捕入狱,在狱中加入了共青团。年冬被驱逐出境,经德国辗转来到苏联东方大学年转为共产党员。年国民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国内,在这条红路上,反动势力戒备森严,虎视眈眈。赵毅敏在东方大学毕业后,在共产国际交通员的掩护下,从苏联到绥芬河。这批27名回国人员到中苏边境时,需要把在苏联时穿的西装换掉,避免从着装上暴露身份。赵毅敏自告奋勇,和来自上海的一位老工人一起跟随交通员先返回境内,把衣服装在麻袋里,再步行背过国境。东北的冬天积雪很深,背着东西在雪里跋涉,极为艰苦,赵毅敏等人冻得瑟瑟发抖,但出色完成了任务。大家为掩饰身份,换上变戏法的、打短工的、经商的、农民等衣服后,安全入境。

由于赵毅敏表现出色,被党组织和共产国际安排在绥芬河交通站,他化名刘老板,与妻子凌莎在买卖街开设了一个不起眼的“双合盛”估衣店,为出入边境的革命者勘察路线,提供衣物,迎送中共六大代表和在苏俄学习的共产党员回国,以智慧和勇敢保障了这条红色交通线的畅通,为中国革命输送了骨干力量。

革命时期留给绥芬河最宝贵的财富,是跨越时空的红路精神。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边城儿女为理想和信念拼搏奋斗,推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作为新时代的海关人,我们追随先辈们的足迹,立足绥芬河口岸,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强大动力,在推进海关各项工作中办实事,开新局!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绥芬河海关公路办综合业务科全体党员争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共产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更加豪迈昂扬的状态,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更加坚定不移的行动,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百年沧桑巨变,百年奋斗历程。我们站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上,对标总署党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关的远景目标,对标总关打造直属海关沿边强关的目标,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为帆,以奋斗为桨,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向着下一个光辉的一百年启航!

供稿单位:绥芬河海关

图文编辑:杨百慧

责任编辑:姜宗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