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灶神送火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绑火神”这些都是大年初四的习俗。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 一起的大杂烩;“扔穷”就是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初四还有哪些习俗呢? 1、迎灶神送火神 根据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自古就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汉族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祭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接五路 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大年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迎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目前,中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七位,分别是:北朝时期河北曲周县令李诡祖,端木赐(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商之祖)、财帛星君、赵公明。) 3、吃“折罗”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折罗”。(张寿臣《化蜡千儿》:“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罗。”可见,折罗意指宴会吃剩的饭菜。在寻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为“折罗”。吃“折罗”体现了我们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国家勤劳节俭的美好品德也将代代相传。 4、“扔穷” 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5、绑火神 在北方,大年初四这一天,有些农村家家户户会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内容转自:新浪网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