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在开放中跨越发展、坚持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坚持在机遇中奋发有为、坚持在转型中突围突破、坚持在合作中互利共赢、坚持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努力做强大通道、大经贸、大加工、大旅游、大平台“五大支点”,这是百年口岸绥芬河在新常态下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新格局的发展战略。 围绕“龙江丝路带”建设,在重点挖掘和释放各方面潜能中,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着眼点、切入点和发力点,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在十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挖掘物流要素有效集合潜能,在大通道常态化运营上实现新突破。 以绥满铁路为中轴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有每年近90万标箱的进出口货源,有相比其它通道的时间优势和运价优势。我们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由周班、隔日班到日班常态化运营,达到年联运4万个以上标准箱的规模,形成贯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主动脉”,构建“龙江丝路带”上最成熟最富活力的国际经贸物流带、吸引中外生产要素的产业带、中俄互利合作的开放带。 (二)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潜能,在外经贸战略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在提高一般贸易、边境贸易比重的同时,加快发展保税加工、委托加工、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向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互市贸易、旅游贸易等多样化方向转变。加快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市场由过去“坐着等”向主动营销转变,由引进分销商向引进直销商、生产商转变,由线下经营向线上线下结合经营转变,由面对国外市场向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拓展贸易领域,向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俄罗斯腹地延伸,探索开辟北美市场,融入通往欧洲和环东北亚区域物流运输网;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新品种,做大粮食、海产品、俄罗斯食品进口和轻工、农副产品出口规模,突破贵重金属、锯末子、玉石等新品种进口,支持辟建铁路危化品换装站场,实现俄天然气和液化气常态化进口,打造轻工建材集散中心、俄日韩商品集散中心、木材交易集散中心、粮食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能源化工品交易中心。 (三)挖掘贸工并举潜能,在培育产业支点上实现新突破。 深入落实“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战略,由以贸易为主向贸工并举格局转变,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推进国林木业城三期精深加工区建设,加快形成木业产业集群,支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整合区域资源上市,以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建设木制终端产品集散中心和分销中心。加快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建设俄粮仓储、加工、交易中心;与大连、青岛等地企业对接合作,开展俄海产品进口精深加工,打造中俄海产品分销中心;引进实力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进口红酒灌装、糖果分装,加工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非转基因有机食品。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编制“互联网+贸易”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依托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通关服务平台优势,吸引百户中俄跨境电商企业加盟,构建线上交易、线下加工的产销一体模式;加快建设中俄云仓和边境仓、海外仓,发展进出口商品保税备货、保税集货模式,巩固拓展B2C业务,大力发展B2B交易模式,逐步形成跨境进出口、跨境物流、跨境金融“三位一体”,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服务体系,铺就“中俄跨境电商丝绸之路”,打造“中俄跨境电商之都”。 (四)挖掘资源优化配置潜能,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深化三个合作,构建三个发展新格局。深化与牡丹江市合作。在产业项目、跨境贸易、旅游会展、公共服务、干部交流等十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以绥东穆合作为重点,加强与周边市、县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机场建设、水库开发、园区配套服务等方面合作,加快构建政策共享、项目共建、利益均沾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化与哈尔滨市合作。深入开展物流、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对接合作;与双城区、绥化、肇东、绥棱、望奎等地,在建设境外园区、回运贸易、仓储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互动发展新格局。深化与省属单位及大型企业合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支持,在跨境园区建设、林木采伐、粮食种植、物流运输等方面深度合作,谋划建设境内木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粮食期货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等合作项目,加快构建友好协作、互利共赢的联合发展新格局。 (五)挖掘特殊功能区创新潜能,在放活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综合保税区要在贸易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展示分拨交易等功能上寻求突破,大力发展“两头在外”“一头在外”项目;积极拓展政策功能,与周边市、县园区合作,推动区内区外联动发展;推广国内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成熟一项、复制一项、推广一项;谋划建立木材、粮食、铁矿砂、贵重金属等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开展境内外租赁业务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打造连接“两个市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外商投资的最佳平台。发挥边境经济合作区产业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培育壮大新产业链,打造地板、实木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俄粮、海产品等食品加工和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无纺布等塑料制品加工产业链。用好用活用足互市贸易区政策,依托伊戈尔等现有俄货专业市场,谋划建设互市贸易区二级市场,向百亿级交易额的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目标迈进,形成贸易转型升级新支点。加快建设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开发模式。 (六)挖掘对外投资合作潜能,在跨境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重点打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两大跨境产业链”,构建境内外园区产业互动发展、产业链衔接配套格局。巩固提升建园区,不断完善现有境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内引外联建园区,瞄准“国字号”、“中字号”实力企业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规范整合建园区,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配置的方式,推动境外资源融合,引导境外企业建立林业、农业、果蔬、物流产业合作联盟,推动对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 (七)挖掘旅游产品开发潜能,在全域旅游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把“跨境”作为最大的卖点,整合境内外旅游资源,融合中西方文化,内拓外联,双向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中俄全域旅游城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境外狩猎游、休闲度假游、婚纱摄影游、生态疗养游等出境旅游线路;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在“中-俄-日-韩”跨国游基础上,开通至东南亚和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跨国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市、县景点、景区互联互动,打造一日游、两日游路线。扎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点开发天长湖景区、国门观光区、休闲避暑度假胜地、历史文化街区、俄罗斯风情商业街5大系列旅游项目;深度挖掘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人文内涵、历史痕迹,与历史建筑、现有景观联点成线,讲好绥芬河故事;推动中俄自驾游常态化运行,加快大型休闲、娱乐项目的引进与开发,发展养老地产和度假地产,打造中医理疗、口腔保健等特色旅游产品,叫响“冬有三亚湾,夏有绥芬河”品牌,建设中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要进一步规范旅游管理,推动宾馆、酒店提档升级,提升服务档次和水平,打造优良的旅游市场环境。 (八)挖掘新政策、新业态、新模式潜能,在金融强市上实现新突破。 创新金融产品。开展电商贷款、信用担保贷款、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信贷服务;筹建绥芬河金融超市;研究设立“天使基金”和风投,为大学生科技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等交易平台上市融资,引导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通过众筹、P2P借贷等金融平台获得资本扶持,研究设立小企业种子基金,探索运用PPP模式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资金需求。探索建立由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建立涵盖金融、公安、检察院、法院、海关、工商等各部门的征信系统。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建设对俄贸易结算中心。 (九)挖掘环境、政策、机制潜能,在引人、引才、引智上实现新突破。 哪座城市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力资源,哪座城市才会有爆发力。绥芬河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充分依靠人才,寄希望于人才。要用更优厚的改革政策吸引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价值洼地。打造创业平台。引导和鼓励“互联网+”新型业态发展,打造“众创空间”,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打通人才流动和上升通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互联网创业大潮,使经济社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完善政策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九项工程”,放宽放活引才政策,着重建立“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机制。制定人才、引进和自我培养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人才队伍规模,形成具有口岸特色的行业品牌。 (十)挖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潜能,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将财政增收的绝大部分用于改善民生。要以城带乡,推进全国文明城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弃管楼、老旧小区治理改造,用好棚改专项贷款,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解决好百姓回迁安置问题。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管理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市民共享全域城镇化、社区化成果。要办好具有口岸特色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要在全市开展干部“包贫困户、包信访案件、包重点企业”的“三包”活动,让群众和企业有困难的时候知道党组织在哪、政府在哪、干部在哪,真正把群众和企业装进心里、当成亲人。绥芬河永远不要老百姓没有实惠的发展。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