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作为一个一期不落的铁粉儿,必须承认近三年的旅行计划几乎都是跟着《晓松奇谈》的节目走的。从东瀛日本开始摒弃只要旅行就要飞到另一个洲的想法,以色列之行让原来心中的欧洲黯然失色,断断续续的翻看《耶路撒冷三千年》及偶尔返回重看以色列那几期节目。大历史碾过的痕迹-台湾,带着那些小遗憾重游台湾,似乎景色人文都有不同。这期节目提到的海参崴,好奇心发作,立马用携程搜索机票看看,有趣的一幕映入眼帘:海参崴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同时出现,似乎在告诉你这个地方隐藏着很多过去。◆年清政府和俄罗斯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沙俄。◆年,沙俄政府正式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征服东方”。◆年,中华民国对苏签订《中华民国和苏联加盟条约》,苏联重新承认中国对海参崴的主权,苏联同意在50年以内撤走苏联驻海参崴所有驻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协议》,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苏联领土。穆拉维约夫,就是这个现在印在块卢布上的人,趁中国清朝政府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无暇北顾之机,成功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条约不但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割让与沙皇俄国,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以南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区域。意义重大自不用累述,要不也不会印在钞票上了,为表彰穆拉维约夫使俄罗斯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亚历山大二世封其为“阿穆尔斯基伯爵”(黑龙江伯爵)。这些都能说明“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很多年后,谁还记得那个盛产海参的小渔村——“海参崴”。于是乎,看着这期节目,忽然想坐着小火车(唱着歌),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再到海参崴,沿途看看那些过去属于我们,现在残留一些痕迹的土地。在火车上先喝哈尔滨啤酒+红肠,换上海参崴的火车后,就改喝伏特加+红肠。等我不用苟且的时候等我可以任性的坐一个月小火车的时候要去看这些:从海参崴火车站出来,去找清代残留的华人居住过的痕迹。在阴雨天去乌苏里湾,看军舰一列排开。再去阿穆尔湾--海参崴三个海湾中海面最宽阔的一个。一边望去是日本海的入海口,望向另一边的太平洋。要在这里发呆半小时,想想这里是中国的绥芬河的入海口,海岸线平直,穿越到清代。最后到金角湾--海参崴市城市中心,靠近深水良港的地方。那些东正教的教堂和纪念碑,都是对过去的欲盖祢彰。去转转中国大市场去海参崴理工大学旁边的一个高坡,在这里纵览海参崴城和整个军港,包括曾经的军事秘密:遍布海港的舰艇数组。逗留半天,看看这个制高点有没有蒙马特高地的视野好。最后,坐怀旧小缆车下山。曾经华人店铺鳞次栉比,比俄人的还多,以年为例,海参崴,华人店铺家,俄人的家。市中心有中国街、北京街,还有头道河子街、二道河子区等等中国街区、宽沟子、山咀子等颇具东北特色名字的村屯。经过了各种大逮捕、大处决、大流放的年代,“张鼓峰事件”和苏日大战后:中国人“远东”的家园消失贻尽。从天空中鸟瞰,整个城市仿佛座落于碧波万顷的水上,被海水包围着,更像是噙着眼泪的一只眼,向远方的凌波望去。最后,看心情要不要从海参崴再搭乘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莫斯科。跨越8个时区,自诩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线之一。作为小火车迷,可以考虑听着高晓松的《彼得堡遗书》+格瓦斯与红肠,再去彼得堡。一切看心情,这段小计划属于想干嘛干嘛的“非苟且”!童谣《东海渔歌》海参崴,大海滨,阿玛前去扠海参。海参黑,海参大,我的阿玛不害怕。大海浪,像座墙,阿玛骑着下南洋。南洋有个菠萝洲,又出菠萝又出油;还有夜叉放水牛,十人去了九人留。只有一人不怕他,骑着大风回到家。你猜这人能是谁,这人就是我阿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