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数字化伍德灯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52394.html?ivk_sa=1024320u
4月5日,沐浴着初春的阳光,于浩源走进第三中学考点,参加绥芬河市人才招聘“金凤还巢”工程笔试考试。作为一名从绥芬河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北京工作多年后,得知家乡向“漂”在外地的学子们伸出“橄榄枝”时,他决定回来,期待在家乡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于浩源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在北京一家通迅公司担任市场营销总监,说起自己为何从大城市回到小地方,于浩源直言不讳,IT专业市场竞争激烈,30多岁就进入职业发展的瓶颈期。而现在家乡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待遇也不低,自己回来既能陪伴父母,而且事业发展的空间也大。同于浩源一样,当天,共有名绥芬河籍毕业生参加“金凤还巢”工程笔试,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17人,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招聘考试参加人数、规模均创历史之最。本次考试共设第一中学和第三中学两个考点,46个普通考场,4个备用考场。记者在现场看到,7点40分左右,考生们戴着口罩,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扫码、测温后陆续进入考场。绥芬河启动“金凤还巢”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广纳人才、拴心留人,助推绥芬河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的一项引才新举措。主要针对绥芬河籍和父母、配偶在绥芬河工作以及高考生源地为绥芬河的毕业生,并在专业、年龄上适当放宽标准,部分岗位年龄放宽到40周岁,招聘启事发布后,绥芬河引才实招,渴望人才强市的诚意和实举拨动着各类人才心弦。杨欣是河北正宁县正定镇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笔试前几天,她从河北石家庄赶到绥芬河。她告诉记者,自己报名是因为丈夫三年前调到绥芬河工作,绥芬河城市虽小,但空气清新,人也亲切。去年小两口还在这里购了房,她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金凤还巢”能助她们夫妻早日团圆,不再受异地奔波之苦。花开芬芳自有蝶来。近年来,绥芬河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才聚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才留才,为绥芬河自贸片区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出台完善了一系列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重点面向“双一流”院校引进名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建立“政府给身份、企业给待遇”人才双聘共享机制,为重点企业引进5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研究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措施,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与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签订战略协议,组建“智囊团”,培育实用人才,把绥芬河自贸片区打造成汇聚人才的洼地、成就人才的高地。目前,共为急需紧缺人才发放生活补贴.99万元、发放安家费48万元,余人免费入住人才公寓。从出台《绥芬河市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到大力实施“金凤还巢”工程引入名绥芬河籍学生,绥芬河坚持“尊才爱才优才”理念,厚植发展沃土、搭建干事平台,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留在这个城市,将根深深地扎在了绥芬河这片“沃土”上。下一步,绥芬河还将引进名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名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随着越来越多像于浩源、杨欣这样的绥芬河籍人才归巢,绥芬河自贸片区将被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辛宇到考场巡视考务工作。文/记者曲香泓编辑:崔学智审核:陈素玲统筹:宋清华监制:李树阁刘文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