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医讯君说*

战况还在升级!

本文共计字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近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缓,海外疫情持续升级。燎原之势下,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回国,国内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长。而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的绥芬河市,一夜之间变成抗疫一线。

3月底以来,来自俄罗斯的输入性病例日益增多。截至4月16日24时,从绥芬河口岸共输入例确诊病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另有47例无症状感染者,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中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是第一战场,其所属的牡丹江市为之分流了不少病例,牡丹医院(以医院)专门收治其中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攀升,该院为此投入越来越多的医护力量,成为了中俄边境上的“医院”。

医院承担入境重症患者

从4月初开始,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入境了不少在俄罗斯打拼的中国公民,陆续有人确诊新冠肺炎。4月4日当天,绥芬河市的入境人数出现最高峰值,人。

距离绥芬河口岸仅有7.4公医院,成为抵御入境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医院,它被这次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

4月5日之前,医院还未收治患者,入境人员均在宾馆隔离,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前期也无新冠治疗经验,该院急需救助。医院是距离医院医院,承担了境外输入患者治疗的重担。

4月5日,38名该院的医务人员抵达绥芬河,帮助培训当地的医护人员,并于当晚11点开始接收病人。很快,98名患者住进了医院。之后的几天,病例数还在不断增加。

4月7日,医院重开重症中心,危重患者陆续入住。到4月10日下午,已有13名患者,其中危重症5名,2人进行了插管治疗。

目前,医院仅能接诊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症患者均被送往医院。面对严峻的疫情,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全员投入到了该中心。

重症小组的两位组长李海红、张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些患者普遍精神压力巨大、心理防线脆弱,每天诊疗时,都要花很多时间对他们进行安抚,并请精神心理科的医生共同会诊。

截止4月10日,医院重症中心只有30张床位。而截至目前,已有28名重症、危重症患者:重症病床严重告急。

4月14日,黑龙江省各专家经过讨论,医院腾空,成为入境新医院,增设张普通床位,张重症床位。目前,医院正在改造救治基地。

实现零死亡和零感染很难

绥芬河口岸虽然于4月6日晚临时性关闭,但在黑龙江卫健委的通报中,输入性确诊病例仍是每日都有新增。截至4月16日24时,从绥芬河口岸共输入例确诊病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另有47例无症状感染者,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医院于4月11日启用,并建设了可提供医院,医院、医院的床位,根据4月14日当天的数据,牡丹江市(含绥芬河市)共有张床位。但人手仍然紧缺。

医院面临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治疗。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给医院提出了两个目标:零死亡和零感染。

和内源性病例不同,输入性病例奔波时间长,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因得不到及时救治,有的患者病程进展很快,病情严重,做到零死亡并不容易。

重症小组组长张虹说,患者都是从俄罗斯舟车劳顿到绥芬河,得不到好的休息,病情反复发作。一路辗转下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不仅得了新冠肺炎,而且是重症,心里焦虑、恐慌极了。医生们在常规诊疗之外,往往使尽浑身解数,“哄”着他们。

李海红也表示,虽然此前已参与过第一阶段的抗疫,但她仍担心自己业务能力及经验不够,压力非常大。

据了解,此前有过援鄂经历的著名专家,包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等一批专家已于4月13日来到牡丹江,并进行了两次会诊。之后,有可能会建立每日会诊制度。

牡丹江的情况比武汉还不乐观

与千万人口的武汉不同,牡丹江是仅有余万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面对大量涌入的输入性人群,以及随之而来的驰援医疗队,有两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1、衣食住行等物资保障上是否跟得上?

2、这座城市是否承受得住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住宿为例,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力在4月9日表示,绥芬河可用于隔离的宾馆原来只有多间,牡丹江市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资源,筹备了个房间。

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均要住在隔离宾馆中。以医院为例,共有医护人,目前投入名医护在重症中心。接下来,势必要投入更多的医护进来。

截至4月14日,共有名医务人员从廓驰援牡丹江包括绥芬河。据黑龙江省透露,省内其他地市已组织医疗预备队人,牡丹江市组织医疗预备队人,在必要时可投入抗疫中。

另外,自境外入境人员,如果核酸检测呈阴性,仍需就地隔离14天,截至目前,尚有人在接受医学观察。医护、就地隔离人员,再加上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牡丹江市的隔离房间是否够用?

徐富刚说,据驰援过湖北的国家级专家表示,某种程度上说,牡丹江的情况比武汉还不乐观。从绥芬河入关的回国人群确诊比例高于武汉,形势较为严峻。

此前,绥芬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永平曾说,入境人群前期的确诊比例大约在10%左右,如果加上目前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率大约是在15%左右,而从将来看,这个比例有可能在15%到20%之间。

“我们面临的考验很大,将来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必须积极应对。只有前行,没有退路。”徐富刚如是说。

版权说明:本文整合自丁香园、中国新闻周刊和央视网,版权归原平台或原作者所有。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辑:Sheryl

-医讯君精选-

美国推行大规模抗体检测,发放“免疫卡”助攻经济复苏上海30%新冠康复者抗体水平低不排除再次感染全球最快!中国新冠疫苗进入II期实验,美国这次能追吗?疫情后会出现“婴儿潮”?美专家:这事儿可没这么简单!《柳叶刀》:患者飞沫附着外科口罩,7天后病毒仍具感染性

等你点“在看”都等出蜘蛛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