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星期四 天气:27/3℃多云转晴明日:27/13℃多云 前日下班前,还有闲暇,顺手翻了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刚好看到李白的一首词,菩萨蛮。其中关于李白的介绍,尾有一句,“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这李阳冰何许人?这说明李白最后两年是跟他在一起的。于是,马上搜这个李阳冰是谁。原来是李白的族叔。李白晚年穷困潦倒,从当时叫金陵的南京投奔李阳冰,另一说是从镇江。还闹了个笑话,李白并未明说来意,一顿接待之后,临到送别的时候,李阳冰才看到李白写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才明白李白是投奔自己而来,才又挽留下来。 李白的诗当然是先颂扬族叔的政绩,最后才写明自己的来意: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李阳冰三坟记书法摹写帖 李白这首诗中有一句称赞族叔阳冰书法的句子: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倒是后人常引用为赞语。李阳冰是唐代篆书名家,被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其篆书被形容为“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俞平伯的书中写李太白生于年,而卒于年,就是说李白刚好是60岁的时候,投奔的李阳冰。想一想,一代诗仙,晚景竟是这样凄凉,那是那个“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大诗人,哪是那个余光中笔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剑侠。 最近读书,添一积习,往往间或读一两首诗词,并抄录。已是知天命之年,当然不再有能过目成诵之期,但有诗词之浸润,却有读书归家之感,仿佛换了一个世界,磊磊然,胸中荡起古风。 俞平伯另有一句,“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知乎上一搜,还真有争议。而断定是李白的说法,来自宋僧文莹。 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了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又查,文莹,俗名不详,北宋僧人,著有《湘山野录》三卷,又著《玉壶野史》十卷。 认为非太白所写的依据,则是从词的发展来判定:认为中唐以前,词尚在草创期,这样成熟的表现形式,这样玲珑圆熟的词风,不可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手笔。 估且放下,还是回到词上,看一看这首号称“词中之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据百科,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 唯一提示,伤心是四川方言,意思是极。 来源:想动侯 编辑:王慧婷 审核:臧喆大家都在看:┣牡佳高铁红旗隧道全线贯通 ┣黑龙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出炉5月12日起元 ┣即日起,入牡人员须在入城检测点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