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上海人民的不容易,全国都看在眼里。

然而在热搜之外,一直被忽视的东北,也一直与疫情进行胶着的战斗。

3月中旬,东北某高校突然爆发聚集性疫情。紧接着校园封闭、多人被拉走隔离。

新闻里,全校师生在半夜零下20多度的低温里,穿着防护服、拖着行李,默默地接受安排,依次随着队伍前行。

当天晚上,东北疫情一度冲上热搜,每天的新增的数字,数以千记。截止4月1日,仅仅是吉林,确诊人数已经累计超过0例。

封城防疫、生活停摆,这已经成了疫情几年来,大家早已熟悉的流程。

要知道,整个吉林的GDP不足上海的1/3。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仅靠当地,实在是难以负荷,不得已吉林也开始号召外界的支援。

只是当吉林人认命又无奈地承受着,这突然加重的疫情时。

网上却弥漫起另外一种声音:

“东北人素质差又落后,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东北人脾气火爆,不守规矩,活该让他们长长记性。”

“东北给过别人什么支援?就知道伸手要!“

一个个字像钉子一样,扎在人的胸口,刺得人生疼。

可是东北人到底做错了什么?活该这样被骂?

东北,难道只是东北人的东北吗?

年.武汉疫情爆发。

全国上下面对前所未知的挑战,大家都人心惶惶。

可是在面对国家号召,去支援湖北的时候,东北人第一个站了出来。

辽宁省派出第一支千人队伍,平时存在感不强的东北三省,只占了全国不到14%的人口,却贡献了全国20%的援护人员。

名外地支援者里,有多名都是东北人。

“东北人就是敢担最难的活儿,挑最重的担子。”

医院里面对新冠急重症患者的,也正医院的战士们。

湖北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菜价一路飙涨。当时哪怕临近春节,辽宁把整个库存的白菜搬空,拉去几十吨全力支援。

但其实,身处严寒之地的东北,自己的物资也并不算宽裕。

只是骨子里的热情和豪放,让东北人民坚持:只要别人比自己更难,那咱就一定得帮!

当时那个紧要关头,相比于很多南方工厂临时找不到工人,但疫情触发应急响应机制之后,大连石化一线生产岗位全部取消休假,全力保障装置24小时安全平稳满负荷生产,仅在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就紧急运出余吨医用口罩必需的H39S-3。

而这些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H39S-3,不仅将成为保护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口罩,也将成为开工后,我们再一次打赢物资挤兑战的关键。

很多人看不起东北,觉得东北赶不上时代,可正是东北老铁们准军事化爆出来的产能,让我们有底气喊出来: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甚至在之前黑龙江绥芬河当地爆发疫情,急需N95口罩的时候,黑龙江当地也没有马上求助外援,而是跟自己本省居民商量:

能不能用5个普通口罩,换他们一个N95?

他们想的是,疫情大家都不容易。能自己解决,就一定不麻烦别人。

然而,当东北人吭哧吭哧帮忙的时候,他们是东北老铁。

当东北人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怎么就成了东北土鳖?

再来说最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但前两天微博热搜上有条消息,它几乎排在热搜榜上的最后几位。

说的是,从4月12日开始,辽宁开始驰援上海市蔬菜等生活物资供应。

辽宁驰援上海吨生活物资,将分三批次进行。

对其他发达省份来说,吨也许并不算太多,但对辽宁却太不容易。

要知道,辽宁自己尚且处在疫情当中。

要知道,就在前不久,吉林疫情爆发,辽宁一直在支援他各种抗疫物资。

辽宁,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却依旧咬紧牙关,挤出蔬菜等驰援上海。

有上海市民,4月14日就收到了辽宁捐赠的这批蔬菜。

很新鲜,品种也非常多,有蒜苔、黄瓜、茄子、西葫芦,还有豆角、青椒、土豆、大葱。

每一种蔬菜,都用独立的袋子打包。

不仅如此,每个蔬菜包里,还附有一张红色的纸条。

上面写道:辽沪同心,携手抗疫。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物资虽轻,真心一片。偶有破损,敬请谅解。

只是看照片,就能瞧出辽宁人的实在,和掏心掏肺。

辽宁,真是尽了全力。

这还不算什么,为了让这些蔬菜尽早抵达上海,辽宁更是殚尽竭虑。

采取的是“货坐车”“车乘船”的方式。

不嫌麻烦,海陆联动,只为用最快速度送到。

辽宁,这次真的是拼了命在支援上海。

并且,截止目前,辽宁援助的名医务人员,也已经抵达上海。

东北人,真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老铁。

网上曾经流传一句话:

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东北好兄弟。

他们的关怀和支援模式,从来都是那么霸气。

这真不是夸张。

除了上面提到的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支援,还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物资上的援助。

大年刚过,辽宁又紧急捐赠吨大白菜,30吨土豆;

有菜农,直接就捐赠了20吨茄子。

生产CT机的东软集团,制造专业负压救护车的华晨,出产制氧机的新松。

除了地里的蔬菜,辽宁拿出来的,全是当时最迫切需要的工业制造品、生物制药产品。

生产出来后,他们自己几乎没有留一台,都火速送达武汉。

还有去年河南暴雨,也是吉林第一时间前往抢险救援。

电力出问题了,吉林就派去了4台应急发电车、4台工程车,和整整人的抢修队伍;

生活物资不够,吉林就直接送去了万元的大米;

吉林大大小小的各家企业,也都纷纷伸出援手:中国一汽捐赠万、修正药业捐赠价值万元的救灾物资……

8年汶川地震,5月13日下午辽宁省就紧急调拨价值万元的顶帐篷及5万床棉被,已经启运。

据灾后统计,辽宁一共捐出8.37亿元,和价值0.53亿元的救灾物资,在全国所有省份里排名第八。

一个GDP排名长期在全国20名左右的省份,却捐赠出了全国前十的物资。

这需要怎样的热情、责任和赤诚?

然而,这一切换来的是什么?

热搜上,几乎看不到有关他们热心行为的消息。

却总有人在骂他们假大方,地图炮黑东北。

他们从来没有错过一次民族大义,却为什么总深陷网络暴力的泥淖。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格外复杂。

今时今日的我们,一谈到经济发达,脑海里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北上广。

是五光十色的文化产业,是西装笔挺的金融白领,是高精尖的IT人才。

然而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不算太远的半个世纪前,是东北凭借着一己之力,靠着一群灰头土脸的老大粗,埋头苦干几十年,挖油田、造重工、种庄稼,耗尽了几代东北人的青春和健康,在当时国力非常薄弱的基础上,硬生生地提高了国民经济五十年。

(图为长白山温泉)

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激光机、第一颗商用卫星,到创亚洲纪录的万米钻机,都诞生在东北吉林。

东北为了祖国建设,耗尽了自己不可再生的能源矿产,

为了保证全国的粮食供应,不去占用农田建高楼大厦。甚至为了维持粮价稳定,多年来,一直被要求不提升粮价。

我们不该忘了,东北人曾经为祖国建设挥洒过的汗水和热血;

我们不该忘了,东北辽阔的黑土地,年产亿粮食支撑了全国“米饭自由”;

我们不该忘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带动过全国的经济。

时至今日,整个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也的确是放缓了。

但这不意味着,东北人的热血就凉了,他们兼济天下的胸怀就消失了。

《觉醒年代》里,辜鸿铭老先生说的话让我倍感温暖:

中国人身上有其他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才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与大义。

(图为吉林某滑雪场)

人民日报说,新冠肺炎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人性。

而我希望,它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对方,打破我们的刻板成见。

不要总是因为一些不好的事件而去偏见整个地区,因为不好的人哪里都有,而不只是某个地区的。

如果我们持着这样的偏见去认识东北、认识上海、认识我们的同胞,那和某些西方国家用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记得,越到艰难处,越应当携手共赴,攻坚克难。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