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防治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看解放前的东北铁路,呈现一个巨大的T字形。 上面的一横西头满洲里,东头绥芬河,下面的一竖下头大连(旅顺),中间连接点哈尔滨。这段铁路统称中东铁路,即“中国东方铁路”。中东铁路由俄国在中国领土上修建,年全线建成营业,年日俄战争后,东北逐渐被日本蚕食,长春至旅顺段被转让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中东铁路,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痛觉神经,写满了中国人的屈辱和苦难。 中东铁路也构建起东北城市骨架,沿线树立起一座座新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地理格局巨变时代。铁路运输代替水运成为塑造整个国土空间的关键要素,纯粹依靠水运发展起来的城市走向衰落,很多铁路节点城市发展壮大。如同解放后再一波的高等级公路对城市的筛选一样,我家乡建德所在的严州府就是一例,吉林市、长春、石家庄、郑州、蚌埠都是如此。 绥芬河的位置十分关键,再往东就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繁荣的区域。 到绥芬河的时候下午2点,阳光正好。 先到市中心的农贸市场,房屋鲜亮,水果丰富,俄人很多。 再到百年老味列巴馆,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面包,买了一个经典列巴,又酸又硬,一直陪伴了我两天才啃完。 然后去了大白楼,绥芬河的标志,典型的俄式建筑,鲜艳敦实,装饰性强。旁边契诃夫咖啡馆,涂成明黄的木头房子。 沿街走,到人头楼,原是俄商的百货大楼,因为屋檐装饰着类似美杜莎的头像而得名,高大夺目,雕梁画栋,五颜六色,艳丽浮夸。 然后是俄领馆旧址,蓝白两色,沉静素雅。 再往前是华俄学校,现在为市博物馆,里面介绍绥芬河的建城史,当然也是中东铁路的历史。 里面碰到一个12岁左右的男孩,一路陪着我走,还给我介绍一些故事,我问他怎么在这里,他说只是喜欢而已。我让他给我拍了一张照片,离开博物馆,也就告别了他。 经过尼古拉教堂,黄底白条,尖顶高耸。 到铁路记忆馆,这是原来的铁路候车室,外部黄底白条,内部以铁路的深绿为主,仿佛走进了那个波谲云诡的旧时代。 去过哈尔滨、满洲里,见过了很多俄式建筑,和绥芬河一样,以巨石和原木为主体建材,颜色鲜明,讲究装饰,是应付漫长、寒冷冬季的一抹亮色。 令人深思的是,国人多年前的痕迹却很少,据考证,国人在在这些地方,甚至国界之外,人数上并不比外国人少,但留下的东西却很少。是我们的建筑材料难以应付百年,是我们的耕作方式困囿了我们的拓展空间,还是我们的故乡情结总以为是新地的“客人”而不是“主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世界很大,不要一开始限定自己的空间。 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