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即可快速 绥芬河自年成为沿边开放城市以来,边境贸易吸引着许多来自国内外的商人们怀揣梦想来到这里,还有一些创业者投身下海潮,创业故事随处可见,他们挥洒汗水,积累经验,从小买小卖到企业做大做强,在与市场的打拼中,成就了人生,后来铁路换装能力不断提高,机械化作业和流畅的报关程序,外贸生意越做越大。 生意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到了口岸,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一定能成为大企业家,而每一个大企业家却都是从普通创业者而来。李跃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目前是黑龙江省泓达进出口有限公司绥芬河耀辉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俄罗斯食品代理、俄粮运输、进口木材等生意,48岁的年龄,也算小有成就。年6月底,记者来到了绥芬河,在采访中,他娓娓道来,经过时光的打磨,往昔的创业已成为经验和财富。 “想过好一点的生活”李跃辉老家在青冈县一个农村,年从苏州铁路机电学校毕业,分配到牡丹江铁路局多种经营公司工作。在当年,铁路部门也是大家很羡慕的单位,在多种经营公司,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到绥芬河出差,当时他们的工厂在绥芬河宾馆有第三产业,当时他20出头的年纪,喜欢一切新鲜事物,经常到绥芬河触动很大,感觉这里的生活遍地像捡黄金一样。 当时的市场叫“欠欠市场”,一个篮球场大的地方,人们自发用木杆围成一圈,那时还没有几个人懂俄语,大家就嚷着“欠欠”(英译交换之意),站在里面的俄罗斯人用相机、望远镜、呢子大衣等换中国人的皮夹克、运动服、玩具等。之后大大小小“欠欠”市场兴起,不仅大批“欠欠”者成为“国际倒爷”,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淘金者,李跃辉他们这些年轻人就是其中一员,那时的“欠欠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激情澎湃”。他说,那个阶段赚钱很快,回去以后,看看家里的生活、上班的同事和在绥芬河做生意的人那是两种精神面貌。“当年毕业分到工厂,农村的孩子到市里,一穷二白,娶了老婆,感觉生活负担很重,妻子在阳明区政府上过班,大女儿94年出生的,当时刚结婚时和妻子住着父母辛苦攒下的积蓄买的平房,伴随着大女儿的降生,每月两人各多元的工资,感觉日子紧紧巴巴。”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儿子,他身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当时就有一个愿望:“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一次次来到绥芬河,一次次在“欠欠市场”小试牛刀,李跃辉的心思渐渐活了起来,年27岁时,他决定辞职了。 “每一个轻松笑容的背后,都有一个曾经咬紧牙关的灵魂。”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兜”出来的生意当时绥芬河市边貌生意非常红火,通过仔细研究市场,李跃辉看到俄罗斯人买中国的日用品很多,东西零零散散没有啥装的,携带非常不方便,于是就想着做兜子的生意,他没有太多资金,决定先从最便宜的编织袋开始,年6月24号在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以每个3.2元的价格上了个编织袋,没想到回来一天就卖光了,有单个卖的,有批发的,单个的能卖到12元,批发的也能赚个三、四元,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但回来后数着钱,夫妻俩兴奋的几天睡不着觉,感觉像捡钱一样,这样从6月卖到12月就挣了15、16万元了。 如果说这份生意经历是他萌生创业的奠基石,那么他独到敏锐的商业眼光则是他走上创业道路的直接动力。李跃辉没有局限在编织袋批发上,他进一步拓展了经营项目,后来发展为经营皮具,皮包,由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镇、白沟镇上货,又延伸到广州上货,从工厂买回来,再卖给俄罗斯人,当时他自已也很有规划,打算先立业再安家。这样资金就都放在上货、卖货上。一直到4年,生意稳定了,他在绥芬河买了第一栋楼、第一辆车、第一个车库和库房。他说当年来的时候,住的是租的楼。他说:“我们不是被命运偏爱的孩子,所以要做自己命运的主宰,选择创业是因为我们怀揣梦想并付出行动了!”迎接挑战,也是很多创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之一。有了资金的保证,李跃辉又有了新的理想,开起了皮具商店,起名叫“思洋商店”,一开就是11年,经营箱包,小到手袋,钥匙包,大到拉标箱,由小到大,包类齐全。一开始就租一个二、三平方米的小门市,一年租金三万元钱,逐渐扩大,后来租平方米的店了,一年租金42万。当时绥芬河做包的就2、3家,大多数都卖给俄罗斯客户,一年销售额二、三千万,一共有10多个员工,自已有库房。后来在俄罗斯开设木材厂,加工板材,给大连华丰,大企业做板材配套生意,几个朋友合伙做,做了三年多。他说:“做生意久了,对市场把握敏感一些。”木材做的同时又搞农业种植,在俄罗斯着手比较早,在哈罗里有公顷土地,当时中国生意人排到第三,头一年种了亩垧地。当时国外一响地卢布,不到元,国内元,元,所以当时圈了不少地,有买的、有租的,又买50多台农机具,就把在俄种地的事业弄起来了,最后增加到多公顷,见好就收,出手卖了。多年与俄罗斯商人打交道,他也会说俄语,所以沟通起来无障碍。 市场如潮水,潮起潮落,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见好就收,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掌握了发展的命运。用好国家政策“红利”李跃辉经常看书,研究政策,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走向。年他停止做木材生意,接着连续四五年木材生意都是低谷。之后做食品进口,目前已经做五年了,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成为新的消费习惯,看到俄罗斯食品价位较低,他现在又经营了俄罗斯红酒和啤酒,还经营木材企业。目前他还是俄罗斯商品进口商协会副会长,他说就要想把大家团结起来,要加强行业自律,重质量讲信誉,使企业走得更远…… 从企业离职出来,踩上了改革发展这个鼓点,来绥芬河创业,当时无限商机,但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国家政策机遇。李跃辉说:“做每一个生意都抓住了国家的政策机遇”。10年在国外发展农业时,国家当时有农机合作社补贴政策,比如价值万的农机具,头一批40万就可以了,还给贷款20万,那20万是给建机器仓储的库房,大机器在国内用得少,于是他就运到俄罗斯发展农业种植业。做木材生意时因为当时国家给每米进口木材补贴20元,海关统计得很准确、很科学,这样大的木材企业拿到很多补助,够一万立方米就得到20万补贴,绥芬河年贸易额0万吨,高的得到几千万元补贴。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生意做得越来越好。以前政府部门管理粗放一些,现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也越来越好,经常入户到企业,到公司,经常电话回访,有些项目进来之后,当地部门领导都跑前跑后,税务能减免的都减免,鼓励大家发展贸易。如果说商业兴趣让李跃辉敲开了财富的大门,目光独具的“舍弃”是李跃辉秘密武器的话,那“坚持”就是李跃辉个人财富从量变到质变的杀手锏。 企业发展壮大了,李跃辉对绥芬河的感情更深厚了,他说这里有他从青年到中年打拼的美好回忆,不会轻易离开,除非有一天干不动了,也许会走出去。他说:“这里的环境政策越来越宽松,企业也正在壮大,今后要做大实体经济。”与记者聊完,李跃辉又出发了,去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个企业和绥芬河保税区乌拉薇尼娜酒厂谈合作的事,奋斗路上,永不停歇!往期回顾潮起龙江奋进新时代|绥芬河:“老”口岸“新”活力! 图片由中共绥芬河市委宣传部提供 审核/隋安辉 编辑/梁冬 制作/蔡梦瑶(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