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向上滑动阅览

1月26日天气:

哈尔滨晴-25/-8℃

加格达奇晴-32/-14℃

佳木斯晴-23/-4℃

黑河晴-27/-15℃

齐齐哈尔晴-23/-7℃

绥化晴-20/-10℃

大庆晴-18/-6℃

伊春晴-25/-7℃

鹤岗晴-24/-5℃

鸡西晴-19/-4℃

牡丹江晴转多云-23/-7℃

双鸭山晴-17/-5℃

七台河晴-28/-8℃

绥芬河晴转多云-19/-6℃

一个月前,患有脑垂体瘤的赵军实(化名)终于住进武汉协和神经外科,69岁的他心脏功能不太好,有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毛病,为此住了12天院,进行术前检查和评估。

据该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医护人员回忆,赵军实首诊应该是在住院前十几天,这位医护人员强调说,“患者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手术前,赵军实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体温正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值正常。术前常规胸片显示,他的“左肋膈角区见条片影”,考虑到他年龄较大,又有吸烟史,肺部有炎症或肺纹理增粗是正常的。据医护人员回忆,赵军实当时中气十足,精神状况很好,几乎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有“不明原因肺炎”感染可能。

不过,1月7日手术当晚,也有医生相互转告,“小心防护”。一周前的年12月30日,医院收到了内部通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清查统计近一周接诊过的具有类似特点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未卜先知地去隔离病人、上三级防护?”上述医护人员说。

根据相关规定

医疗防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二级防护要求相关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12层以上棉纱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基础上,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于是,按医院常规操作,病人总共转了三次病房,手术前住在神经外科19层病房。手术后,1月8日凌晨,术后转至神外二号楼3楼的监护室,病情稳定后又被转到神外18层普通病房。

1月11日,赵军实突然出现发热症状,但这在临床上极难判别原因。

神经外科医生立即开具了肺部CT检查,影像显示已经出现明显的肺部感染表现。与此同时,赵军实的中性粒细胞值明显升高。

主治医生马上按相关规定上报院感科,请各专科会诊,对患者的痰液、咽拭子标本进行了采样病检,由于此时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还没有到位,患者一系列病毒检查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NA等均为阴性,只能考虑“疑似不明原因肺炎”。

那么问题来了:

患者是在什么时候被感染的?

如果是住院前感染,则患者潜伏期已经超过15天,这与专家给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最长为14天不符。

如果考虑是住院后感染,病人术后换过3次病房,“几个病房位置(相隔)很远,没办法厘清是在哪里感染的。”前述医护人员表示,在3楼监护室附近的两位患者后来也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术后第五日,赵军实的肺炎症状呈现难以逆转的恶化态势,与他接触的多名医护人员也陆续出现发热症状。医院立即把病人转移进扩建的感染病房。这时赵军实已经转移到了术后的第四个病房。

针对发热的医护人员,医院立即开辟了专门的隔离病房进行隔离安置。到1月15日,赵军实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按要求立即医院。前述医护人员说:“医生能做到的防护都已经做到最好了,并不是所谓的‘疏忽了’。”

热点追踪

更多热文

哈尔滨发布第2号公告:公共文化场所一律关闭,大型活动一律取消!

黑龙江省卫健委答疑:哪些人需要登记并居家隔离!速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向原创致敬,如侵权请联系我们

责编:王梦雅

统筹:杜贵波宋毅君

监制:李红友

总监制:关中

《新闻法治在线》-

商务合作:

扫一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