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小了,出去走一走。 来到绥芬河快一个月了,今天是气温最低的一天,最高温度只有19℃。淅沥的小雨伴着阵阵凉风,即便圆领衫外加了防晒衣,多少还是有些凉。 喜欢雨中漫步,雨中的边境小城别有一番味道。 沿着天佑路往下走,眼前的通天路环形桥优雅地绕出一条弧线,如同一条挂在半空中的缎带。 这是绥芬河市一项标志性建筑。它的建成,丰富了城市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绥芬河市东部的交通格局,在老城区、北三新区和贸易综合体之间架起了便捷通道,使三个区域形成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彻底解决了周边区域交通闭塞问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了周边区域土地的开发利用。铭牌上这样介绍。 估计没有多少本地人像我这样一字一句去读它。我想,既然喜欢它欣赏它,就该知道它的作用和效果。 在绥芬河的这些天,基本没见过骑自行车的人。绥芬河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根本骑不了车。同样是散步,在绥芬河会比在北京付出更多体力。 当然,也有相对平坦的路,比如乌苏里大街。 沿着乌苏里大街往东走不远,会看到“国门景区”醒目的指示牌,路口到国门景区还有1.5公里。来绥芬河一定要去那里打卡。 继续往前走,就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关的口岸了。 行走在乌苏里大街上,总能见到俄罗斯大货车、大客车。有一次,一位俄罗斯司机停车下来买东西,见到我就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倍儿友好。我想回应一句“普里为特”,但大脑嘴巴不同步,逢场作戏的功力还是太差。 雨天的北海公园空空荡荡,平时这里特热闹,散步锻炼的人很多。 即便没有人,矗立在草坪上的大屏幕照旧滚动播放着绥芬河宣传片。推介自己,何必在意有无观众。 特别心疼那些在街头摆摊的商贩们,下雨天还在坚守。 天气好时,那家豆腐摊的豆腐本不愁卖,今天就不一样了。站在路边看了一会儿,没有一个人过来买,豆腐摊主的心情可想而知。 卖瓜人最怕下雨。雨天凉快,人们通常不想吃瓜了,无论是西瓜还是甜瓜。这家摊主的甜瓜已经降到1元1斤,依旧无人问津,摊主还在使劲吆喝。多不容易呀! 经过一辆卖草莓西红柿的三轮车,看到被雨水淋着的西红柿还不错,想买一点,车旁却没有人。环顾四周,原来摊主正站在商店门口避雨。见有顾客,赶忙跑了过来,还主动帮着挑选了一些个头大的西红柿。 打着伞,提着西红柿,走回了租住的青云小区。进门发现,鞋湿了,包湿了,身上的衣裤也湿了。也难怪,风中的雨会改变飘落方向。 淋湿了衣服也开心,毕竟对绥芬河的感受又进了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