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岗”是一个边检监护区的执勤点位,处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公路口岸国门到入境大厅之间,是与入境旅客接触最密切的岗位,是最危险的地方。对于坚守的边检民警来说,它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一份特殊时刻的印记,代表了信念与坚守。边检民警上勤前面向国旗敬礼走,向“红区”挺进自3月26日绥芬河市第一起境外输入病例确诊,入境口岸就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红区”。4月1日开始,绥芬河边检站执勤二队开始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入境勤务。当日11点03分,对讲机中传来了号岗的呼叫:“旅客已经过了国境线,在我方一侧等候,请带到边检监护区。”董金海迅速带领民警刘可心、王铭泽去接人。这一车有47名旅客,大部分神色疲惫,但也掩饰不住踏上祖国领土的兴奋。民警王铭泽发现一名旅客离队伍远远的,他立即走了上去问:“为什么不排队?”“我又没发热,我不能跟他们在一起走,万一传染了怎么办?”“大家都隔着一两米的距离,都戴着口罩,前边两个还穿了防护服,能有效隔离病毒,请你跟上队伍,希望你能配合。”经过王铭泽的劝说,这名旅客总算是跟上了队伍。“在边检监护区,始终有一种恐惧情绪伴随着旅客,他们担心自己检出发热,还担心被同车的人传染,状况不断。”董金海说,有的时候,旅客的恐惧情绪还会传染。4月5日,董金海的对讲机里传出命令:“迅速带人到转运病人。”董金海立即带着民警李峰、王铭泽到达转运地点,俄罗斯的救护车门已经打开了,患者是一个确诊病例,一直在咳嗽、有发烧症状,对方转运人员都穿戴着防毒气的装具。“当时现场气氛太令人压抑了,看着对方的装备,拿着护照的那一刻,我感觉都有点喘不上气来。”王铭泽说,回岗后,大家赶紧用酒精把自己里里外外喷了好几遍。这么危险的地方,民警到底怕不怕?民警蔺勇达说:“怕,谁不怕被感染?但我们更怕工作出错,疫情防控期间启用了最新的勤务方案,上勤之前站里组织了培训,但站在岗位的那一刻,还是怕哪个环节出现纰漏。这个工作必须万无一失,一点点纰漏就会造成交叉感染。”绥芬河边检民警在监护出入境货车听,防护服的故事防护服,是民警与新冠肺炎作战的“盔甲”,得到这层“盔甲”保护的同时,也要承受“盔甲”之重。民警刘玉峰说,身着二级防护装备,距离在一米以上就听不清说话了,在核对证件的时候只能近距离接触,面对面问话和登记,还得大声喊。而一直喊话导致喉咙痒,但是我们还不敢咳嗽,怕给旅客造成恐慌,只能忍着。戴着近视眼镜的徐鹏宇也深有体会:“像我这样戴着近视眼镜、戴口罩,再戴护目镜,耳朵特别疼,晚上回家洗澡时都得小心,睡觉尽量平躺不压着耳朵。”面对种种困扰,执勤民警纷纷集智攻坚,寻找解决方法。听医生说用碘伏擦拭面屏和护目镜内侧可以阻止起雾,副队长陈斌便去采购了一些,效果确实挺好。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有些问题只能“硬扛”。边检民警脱下防护服,满头大汗防护服在室内验证台上穿着还好,最多就是热的像蒸桑拿一样,再热点走到室外冻一会儿就好了。辛苦的是外勤的民警,防护服里面没办法穿大衣,恰好4月初那几天气温低,还下着雪,当穿着防护服在室外执完勤,进到屋里面又马上出汗,简直是冰火两重天。“防护装备就是我们的‘盔甲’,绝对不能出问题”,董金海说,一次勤务中,他发现徐鹏宇的外手套磨破了,立即提醒更换。然而,他自己的防护服也破了个洞,还好被陈斌发现并及时提醒,避免了风险。来,我们一起拍张全家福民警吕政凯说,在这个岗位一站,就会有一种民族自豪感扑面而来,之前在验证台无法体会的东西,在瞬间就能得到升华。让吕政凯印象最深刻的事发生在4月2日。他第一次上勤,在对发热旅客进行人证对照的时候,一名年近50岁的大叔自言自语地说:“还是祖国好,进了这个(国)门,就是回家了。”言者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这个听者不由得心里为之一震:“是啊,在海外游子眼里,这里就是家。”疫情防控期间,年轻民警在疫情中迅速成长,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令人钦佩。4月4日,绥芬河公路口岸迎来了入境高峰,勤务一直到晚上12点才结束。由于连续几日加班,队里民警都很疲惫,副队长陈斌排班时有些为难。这时,队里年纪最小的女民警、24岁的林子琦主动请缨:“我年轻,明天的班我继续上。”4月6日晚,在一天的勤务结束后,25岁的张佳旭向同班的执勤二队党支部书记刘井奇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执勤民警的护目镜上起了水雾自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性疫情发生以来,绥芬河口岸输入病例例。5月12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名确诊患者治愈出院,例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输入病例实现了清零。这人全都经过了岗的检查。在这场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战斗中,绥芬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无一起闯关漏检,无一起勤务事故,检查员无一例感染,口岸出入境秩序井然,圆满完成了边防检查和监护任务。“我想在合适的时候,召集执勤二队全体民警在岗照张‘全家福’,这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地方。”刘井奇说。来源:《人民法治》杂志陕西法制网编辑内容如有不妥,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