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TOMY

UNIVERSITY

春夏秋冬,四年匆匆

木铎金声,师承百年

又是一年毕业季

十位届本科生

将四年里的瞬间串成珠线

把师大故事,一点点讲给你听

毕业季,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开展“我要上典礼——届毕业典礼本科生发言代表选拔活动”,公开选拔届毕业典礼本科生发言代表。

十名优秀毕业生代表,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诉说着自己与师大的故事。“师大情,言无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扎根历史沃土,传播中华文化

01

陈力文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上午好!

我是陈力文,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大学故事。初来时,尚不知时间飞逝之快,望着身着学士服的师兄师姐们,心中满是憧憬,转眼间自己已成为毕业季的主角,不由感慨万千。曾经的我怀揣着对历史与时事的热爱走入北师大,在将近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师大、师大人给予我太多太多,让我能有勇气、有能力怀着赤诚和热爱,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路上不断奋斗。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扎根历史沃土。研究中国历史,首先需要足够的基本功。犹记大一刚入学时,新生导师带领我们阅读了由我院顾诚先生所著的《南明史》,顾诚先生坚持每天揣着稿纸、笔记本和一个馒头去图书馆抄史料,我深深地为他的治学精神所感动。在历史学院优秀前辈师长的影响下,我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领域不断探索。在主持国家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原始资料,我带领项目组的成员翻阅了一万多张旧报纸,积累了近一百万字的史料汇编,最终完成了四篇学术论文。我的“白寿彝”史学论著奖获奖论文虽然只有两万字,但我为此翻译了共计二十多万字的英文史料,修改稿超过十篇。回首四年国史探微之路,我在老师们的引导下用史学的学科语言讲述着中国的历史故事。

研究过去的同时,我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中国历史,记述当今中国的故事。四年来,我的脚步遍布全国9个省份、超40个县市,调研对象中既有延边大学的教授、又有丁肇中纪念馆的基层工作人员、既包括台湾包装设计协会的理事长、又包括湖州造笔厂的一线工人······走过了很多路,见到了很多人。难忘的经历有很多,我也将其付于笔端,刊于台湾《旺报》的三篇文章、四次调研结项时的实践报告与心得记录了我所感知的当代中国。

伴随着每一次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反思,我在北师大的滋养下不断成长进步。我逐渐意识到可以将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搭载先进的传播手段,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未来的求学道路愈发明晰与笃定。去年10月,我选择保送到本校的新闻传播学院,这并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一次简单的重新选择,而恰恰是我在讲述昨日中国之历史与今日中国之现实的长期努力中孜孜追求的。学习“四史”的课外活动中,我在绥芬河畔追寻中共六大的红色印记;首都高校时事知识竞赛的赛场上,我与队友一起展示师大学子的精神风貌;担任“形势与政策”小组副组长期间,在使馆参观交流活动中,我积极向其他国家的青年介绍中国文化,将讲述中国故事落实在行动中。

北师大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北师大将永远作为我的力量源泉,支持我努力成为一名扎根历史沃土,厚植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习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令我深受激励的是,这条路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而是有着与我同行的千千万万的师大学子,我们将并肩携手,一起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讲好中国故事,并努力从讲述者成长为新的中国故事的书写者!

何为人师?播种希望,教育报国!

02

段安清

向上滑动阅览

我是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段安清。师大四载,时间不可谓不长,当我们回望这四年的青春岁月,总会忍不住问自己:“我们收获了什么?”是一纸文凭,抑或一份谋生的职业?我想,应该不止于此。分秒构成日夜,日夜构成年华,在师大的求学生涯也成就了我们自己的芳华,沐浴着木铎金声,见证着薪火相传!站在毕业的节点,才突然发现理想已经深深烙上了“师范”的印记!

17年夏天,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每当我告诉别人我在北师大上学时,他们总会补一句:“哦,那以后当老师?”那一刻,我沉默了,没有笃定地回答是,但似乎也没法反驳,说不上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直到后来,有人问我:“你真的准备成为一名教师吗?”那一刻,我才突然醒悟,我似乎不甘心成为一名教师,但我是公费师范生,我迷茫了。一天傍晚,当我走过校训碑时,无意间瞥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8个字,我不禁在想“何为人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参加了赴江西的支教,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个和我一样渴望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农家孩子。一天,班上一个孩子告诉我,“我妈让我别上高中了,直接去县里读师专。”看得出她有一丝沮丧,我问她:“那你怎么想呢?”她说:“当老师挺好的,但是我想到外面看看。”多么朴实的梦想,我想到外面看看,但我除了倾听,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心里突然有了份沉甸甸的愧疚。临行前的班会课,我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一路苦涩、走出大山的人生历程,那个孩子塞给我一个纸条,写着:“老师,我决定了,我要上高中,以后到省外读师范,像您那样。”

从那时起,我便坚信“种子种在心上,总有一颗会发芽”。或许,在那个孩子眼中,我也是那个了不起的人啊!何为人师?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用温情做教育,以仁爱为人师。我渴望为孩子们播种那份属于他们的希望!像千千万万的中小学教师那样平凡、但绝不平庸地播种一个个希望!在那之后,当有人再次重复那个问题,我便会笃定地告诉他:是的,回云南当老师!

10年前的夏天,首届公费师范生从这里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个个“被需要”的人。苟晓龙师兄说“人,不为一己而生”;古丽加汗师姐说“离自己梦想中那方安身立命的三尺讲台再近一点”;张慧师姐说“为中国而教”!何为人师?也许这个问题在每一代北师大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一代又一代师大青年从这里走去,他们用行动回答了:师者,不仅传道受业解惑也,更要勇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师范兴邦,教育报国。师大人,是有师者情怀的,师大人,是有师者使命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作为师大青年,我们也将肩负时代使命,助力教育公平,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成就一番事业,助力中国梦圆!

能成为一名北师大公费师范生是我此生的骄傲!勿忘来时路,毕业后我将投身云南基础教育事业,愿带着北师大人的教育情怀出发,到西南大地落地生根!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追忆往昔,更是相约启航,我们将从这里驶向更远的远方!巍巍师大,载风华流转,她仍是我们心中最初的模样,让我们相约师大周年校庆,祝愿母校弦歌不辍、永续华章!祝愿各位同窗,奔向山高海阔、桃李满疆!谢谢大家!

四年时光,三个答案

03

冯智莹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上午好!我是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的本科毕业生冯智莹,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看到各位同窗意气风发的模样,我不禁感慨,此刻一堂相聚志相同,莫言今日无知己!

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初入大学的我,曾在许多个失眠的夜里,感到自己的渺小,那时的我,不知道何为科研,不知道何为志愿服务,更是不懂如何才是真正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未来许多未知的风雨袭来时,我该往哪儿走,我该怎样成为独一无二的我,师大用四年时光给了我三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拥有“尝试的勇气”。我还记得大一时,自己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便选择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从为西城区图书馆的老年人们讲授计算机课程,到陪伴母亲居的奶奶们,随着志愿服务经历的增加,我开始意识到目前我国养老方式单一,养老条件较差的情况,如果再过二十年,我们的父母该如何养老呢?我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经管学院的龚江辉老师,龚老师鼓励我说:“这是个好问题,你现在是大学生了,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呢?”适逢师大为本科生提供了申报科研训练项目的机会,我记得自己当时整整一个月都和队友在教四楼看文献到教学楼关门,连楼管大叔都认识了我们,每晚提醒我们“明天再来”。终于,当我们把国内的养老现状、国外的养老情况,以及各种实地调查所需的量表、研究使用的计量模型都准备好后,不负所望,我们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科研训练项目。而这次科研经历,也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让我四年内不愿停下志愿的脚步,在大四这年,我也成为了学校的十佳志愿者。回望来路,我才发觉,师大一直在给予我们“尝试的勇气”,不要怕,往前走,光就在前面!

第二个答案是学会“与世界共鸣的爱”。我想,我们之中没有人会忘记年新冠疫情席卷而来时的恐惧与无奈,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我们措手不及,如果说从前的我只是一个“小我”,那么疫情期间师大+的本科生共同在线上相遇、一起运动、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师大的疫情心理疏导热线让我变成了“大我”。师大人这个身份让我也想做点什么,于是我加入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还和其他省份的师大人共同组织了暑期线上支教。是师大与世界共鸣的爱让我们每个小小的个体也行动起来,纵使风雨来袭,我们也可以与世界共鸣,发出师大的声音。“与世界共鸣的爱”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更爱这个世界,也让我学会了在风雨中忧国忧民忧天下!

第三个答案,则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义。时代楷模黄文秀师姐的一颗赤子之心在闪闪发光时,我终于明白,为人、为学之本更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尽管我不是一名师范生,我依然可以像文秀师姐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以“世范”作为行事的标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师大人作为“立德树人”阅兵方阵、合唱方阵、群众联欢、志愿者的重要参与成员,“撕雨衣”精神、“拧瓶盖”精神是“世范”;扶贫路上,一位位自愿深入基层的选调生是“世范”;五四运动周年时,人民大会堂里那一抹亮丽的“北师大蓝”,百年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的红色基因也是“世范”。

百余年引领时代,木铎金声传风采!师大给我的三个答案终究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赤子当何所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尽管路上风雨难测,我们仍要鼓足勇气,带着善良与爱意,去做对世人有意义的事。师大不曾辜负时代的期望,而她,也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努力成为不负时代的青年力量中的一员。

同学们,家国谁与立?责无旁贷在青年!在师大生活的时光虽然只有四年,但我相信,师大已经让我们学着将济世的大大梦想放进我们前进的小小行囊。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愿你我“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不负母校的谆谆教诲,不负老师和亲友的全力支持,纵使有风雨,更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谢谢大家!

师大心,言未尽

04

姬雅洁

向上滑动阅览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级励耘班的姬雅洁,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师大心。

初入师大,最先感受到的是师大的谦逊之心。那些曾经被我们仰望的名字,那些国际瞩目的科研成果,化作了讲台上一个个亲切的师长,化为了讲台下一次次细致的讨论。回想起刚入学时参加陈木法院士的讲座,面对台下本科生稚嫩的提问,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仍然兴奋地为大家解答,我真切的感受了那种发自肺腑的热爱。后来慢慢发现,师大的每一位老师都像一潭清泉,内在积淀深厚,可外表却平静谦逊,他们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学业上的问题,也为我们指引未来发展的方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抵如此。他们对待学术严谨,对待学生真诚,对待生活热情,他们就是我最想成为的大国良师的模样。

其次是师大的包容之心,它兼容了文科的浪漫、理科的严谨、实验学科的细致入微、艺术学科的美轮美奂、体育学科的拼搏不息。我们在康震老师的课堂上与四百多名同学一起领略唐诗宋词之美,也在奥运冠军何可欣的课堂上一起挥洒汗水释放压力,还有一次次在邱季端、在学活、在敬文讲堂、在教九欣赏精彩绝伦的演出,观看紧张刺激的比赛,聆听名师大家的讲座,这都是我大学四年里最珍贵的回忆,是师大自由多元的环境给了他们最绚烂的色彩。也正是这些多彩的活动让我结识了众多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同学,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能看到师大学子向善向美的模样。

最后是师大的济世之心,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赤诚之心。我相信每一位选择师大的同学,都有遇到过改变自己命运的恩师,那份真挚的感恩和感谢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想成为那样的人。于是支教,成了每一个师大学子心中最神圣的那件事。还记得自己第一年参加支教队面试屡屡碰壁,一度想要放弃,但当我看到推送中孩子们淳朴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望,我告诉自己,再试一试。最终幸运的去到江西赣州良村中学支教,也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最难忘的19岁生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自己能教给他们的东西真的太少,而他们却影响了我太多。未来我选择了在数学领域继续深造,因为我想有机会让更多孩子看到数学的美,而不是受限于教育条件或者教育资源,早早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我想师大不仅让我相信自己有无限可能,更让我相信师大学子“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时代楷模黄文秀师姐的事迹是千千万万师大学子的骄傲和缩影,他们在全国各地在各个领域,为自己心爱的事业添砖加瓦。作为师大人,尽己所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就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师大心,言未尽。四年时光,师大教会我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是家国情怀,是用所学所识服务国计民生,是以数学为武器打造科技硬实力,捍卫祖国尊严。巍巍师大让一个普通的女孩相信自己可以不普通,如今我也将带着这份不普通的师大心开始新的求学之旅,我从这里出发,无论走到哪里,师大都是我最珍贵的标签,京师广场永远都是记忆中最美的模样。惟愿母校木铎桃李遍天下,愿同窗莘莘学子皆栋梁!

师大人,在路上

05

李世捷

向上滑动阅览

大家好,我是来自地理科学学部的李世捷。在大一入学的时候,我加了一些师兄师姐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