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Content_2831_859322.html 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中苏、中蒙交界的战略要地,强征上百万劳工,修筑了17处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要塞,并称其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二战结束后,苏军在清理东北战场时,对遍布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带的日军要塞进行了破坏,只留下了些军事工程遗迹。多年来,规模浩大的日军军事要塞深埋地下,被荒草淹没,其历史真相却鲜为人知。这些地下军事要塞是怎样建成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最终又是怎样被覆灭的?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东北全境,不仅建立了“满洲国”,还觊觎苏联的远东地区。日军在中国东北扩张备战的行为,引起了苏联的警觉,为此,苏联方面在远东边境地区增加了防卫力量,并构筑防御工事,甚至在海参崴重建已废弃多年的海军基地。 为了使东北成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从年到年8月间,日军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了17处规模庞大的秘密地下军事要塞。从吉林的珲春、黑龙江东宁一带开始,沿着绥芬河市、鸡西虎头镇,再到富锦市、孙吴县、黑河市,又到海拉尔、阿尔山地区,全长多公里。 日军修筑的这条要塞不同于法国那种单纯军事工程的马奇诺防线,在这里,日军还修筑有弹药库、粮库、兵营、医院、兵工厂、发电站,甚至还有供水设备和现代化的暖气设备,而在要塞附近还修建有铁路、公路通往各大城市。而且这17处军事要塞,有的规模相当庞大,分上中下三层,地下有交通坑道与外界相连,延绵数十公里,有的甚至还能通到地面部队所集结的营地。而这些地下军事要塞都通过地下坑道相连,由于它们都修筑在茂密的山间丛林中,因此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即使是白天,也不会被轻易发现。 另外,为了防御飞机轰炸和重炮轰击,各军事要塞都选择在山体坚固的地带,并且还要在顶部和四周浇灌20~50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除此之外,日军还会根据战斗的需要,在这些地下工事的地表上,沿着山脉的走向,修筑一条环绕山体的战斗掩体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交叉火力的战斗工事。 而这条规模庞大的要塞,完全是由上百万中国劳工用生命和鲜血修筑的。据记载,修筑要塞的中国劳工主要有以下4类:第一类,是由伪满政府派出的人员,他们只要是负责修筑要塞外围的公路、铁路;第二类,是强行抓来的当地劳工,他们主要是负责运送货物;第三类,是从华北等地以招工名义骗来或强行抓来的壮丁,他们主要是负责要塞的基本修筑;第四类,是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他们会被派到最危险的地区,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对于中国战俘,日军也是最为凶残,由于他们常年缺衣少粮,加上长期遭受非人的待遇,因此有不少中国战俘在修筑要塞期间被活活饿死、冻死。 日军究竟动用了多少劳工修筑这条要塞,一直以来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有资料统计,仅修筑东宁要塞的劳工就有17万人之多!粗略计算一下,日军强征中国劳工预计有百万人之多!而这些负责修筑要塞的中国劳工,除了伪满派出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在工程完工后,都会遭到日军的集体枪杀。因此在日军要塞附近,经常会发现掩埋有死难劳工尸骨的“万人坑”。期间,也有劳工想过逃跑,但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还未跑出多远,便会被打死。 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百万苏联红军对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了总攻。在苏联的强大军事进攻下,短短6天,日军引以为傲的这条防线就被苏军突破。 8月15日,日军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因为东宁要塞和虎头要塞内的日军没有收到投降命令,因此战斗仍在持续。战斗之惨烈难以想象,两天之内阵地九次易手,面对苏军猛烈的炮火,日军就是躲在地下要塞内不出来,最终苏军向日军地下要塞的通风口、排烟孔、出入口等地灌入了大量汽油和炸弹,使日军死伤惨重,多人被炸死、烧死在了地下坑道内。 8月26日,守在这里的日军在接到天皇的投降诏书后,这才放弃抵抗,至此,这场持续了18天的激战才算结束。这场战斗的结束同时也宣示着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这条军事防线,全面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