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五月,从南方逶迤而来的季风,扬起了秧田里禾苗的头。赶早的农民,已经开始起苗插秧了。在金石镇太平村,李武生早早地就下到了田里,用双手拔起秧盘,动作迅速娴熟。如果不靠近看,我们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62岁,失明30年的盲人。

33岁失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不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状态。李武生同样也是如此,他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也无忧。可在年,33岁的李武生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目失明,高额的治疗费让这个家里不堪重负,无法忍受贫穷的妻子选择离家出走一去不回,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和多元外债。一下子失去了家庭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外债的压力和双目失明的痛楚,李武生濒临崩溃。

李武生

当时想干脆就这样死了算了,后面又想了想,一个小孩还在怀里,另一个也没多大。小孩大的6岁,小的4岁,想想还是不行,还是要把小孩培养好。我就想办法去借20块钱。

为了借这20块钱,李武生走了40户人家,他用借来的钱,摸索着挨家挨户去收购鸡毛鸭毛赚取差价。可由于眼盲,曾经他摔倒在坎下,掉进过河里,无数次的磕磕碰碰让李武生吃了不少苦头,但没有磨灭掉李武生倔强的坚持。

“破烂王”的逆袭

一担箩筐、一根棍子、一声吆喝,有时,年仅七岁的儿子牵引;有时,邻里乡亲帮忙,李武生成了邻近村组的“破烂王”。

久而久之,村里有多少条路,在哪里转弯,哪里有一条田埂,哪里有一条水沟,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为了多赚几块钱,李武生在收购鸡毛鸭毛的同时,还会收购邻里乡亲家里的废品进行变卖,一个冬天下来,李武生居然赚了几千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购入了猪崽鸡仔,养猪养鸡。慢慢地,李武生的日子也有了起色。

随后,李武生靠着自己的厚道诚信赊来了农药化肥贩卖,慢慢地转行做起了农资生意,并遇到了同样带有两个小孩的现任妻子。贤惠的妻子洗衣做饭,不仅省去了李武生许多烦恼,也让李武生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但面对四个小孩的成长,李武生的生活有了新的压力。

“辨声识位”的种田能手

年,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部分农田抛荒,让李武生萌生了种田的想法。一个盲人要种田?大家都觉得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可李武生却不信这个邪。失明前,李武生也是以种田为生,他熟悉每个水稻品种的成长性,算得准哪天该买谷,哪天该播种,哪天该收割。起初,李武生种的就是自己家的几亩责任田,双目失明的他想了很多办法。

李武生

插秧时,用绳子或脚步丈量距离,施肥除虫时,用收音机来“辨声识位”。6岁的小孩子帮着种田。

因为看不见,李武生在劳作时也遇到过很多未知的危险。那年春天,李武生在插秧时,脚被刺扎一下,当时没当一回事。可回到家后,脚越肿越大,越来越痛,最后才发现是被毒蛇咬了。

虽然碰到过许多危险和困难,但李武生还是尝到了种田的甜头。年,李武生创办了“武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亩水田,聘请在家的残疾人和贫困户种植水稻。

回馈乡里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并明确提出鼓励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种植,政策的支持让李武生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又流转了多亩农田进行水稻种植,“绝地逢生”的李武生让周边村民纷纷艳羡。当年,李武生联合5位村民,一起投资了21万,购买了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请来了专人帮忙打理和操作这些机器。

拽耙扶犁,深耕细作,庄稼一天天生长,李武生心里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可就是在这一年,一场特大旱灾,让李武生再次受到了重大挫折。

旱灾导致收成锐减,合作社损失三万余万,李武生自己承担了所有损失。也许是经历过双目失明的磨难,李武生更加地豁达乐观。这一次,李武生没有被挫折打倒,反而越挫越勇。他以元一亩承包农田,合作社统一供应农资、种子,统一犁田、插秧、收割,聘用劳动力发放农务工资。在他的鼓励下,当地的贫困户开始主动加入合作社。

今年65岁的黄坚生,老伴身体不好,大女儿长年患病,一家人靠着种地和低保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远远不够一家人养家糊口,生活十分拮据。自合作社成立以后,黄坚生自家的5亩责任农田就流转加入了合作社,李武生还专门请他来开农机,解除了他家的窘境。

黄坚生

我是从年开始在他这里做开始做事的,年的收入是5千多,年是3万多,那一年他是大搞大规模种田,后面都是2万多一年,平均大概是两万多元一年。

去年底黄坚生家还建起了漂亮的小洋楼。

汤亮中是太平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和妻子都是先天性智力残疾,两口子住在土砖房里,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每当农忙时节,李武生也尽量安排他们去做撒肥、晒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年,李武生还组织村里人帮他筹资筹劳建起宽敞明亮的小平房。

如今,武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总种植面积达到了0多亩,李武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鼓励下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和残疾人就有20多人。

每个人出了多少工,要付多少工钱,李武生的老婆都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从年至今共发出劳务工资达60多万元。

李武生妻子

累也累,没什么收入,也怨过他。但他这种精神,我从心里敬佩他。

李武生不仅仅是脱贫能手,扶贫帮手,还是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过去,全村有亩农田因隔河不方便机械耕种,李武生自己带头捐钱捐物,带动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架起了一座桥,使多人解决了蹚水到河对岸收水稻的窘境,硬化了道路1.2公里,把宽敞漂亮的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

李武生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党员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帮他一把就要帮,尽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我总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非常快乐。

(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记者:吴维、刘俊荣、刘小琴

编辑:胡楠

精彩看点

跨越八十年的回归!湘乡抗日英雄成朝盛魂归故里

为湘乡这里打call最美小竹伞畅销国内外

这里是湘乡的西湖?简直美翻了!

湘乡人,这才叫同学聚会!你们那顶多叫聚餐!

↑↑↑

长按识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