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日,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确认和疑似病例明显增加。其中,境外输入病例情况尤其令人担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本周接受CGTN独家专访时表示:绥芬河的“警报已经拉响”,“警报十分强烈”。但他同时表态:“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主持人:目前,绥芬河的输入病例情况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高福:我认为警报已经被拉响了,而且是非常刺耳的警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疾控中心已经派了一个团队,去绥芬河建立一个日检测能力能达到份的移动“P3”实验室。

他们前天(4月13日)就到了那,已经开始工作了。如果说未来病例增加,我们会再派一队人过去。

据我所知,我们已经为这个可能性做好了准备。如果需要,我们会召集省外医护人员去到黑龙江,就像我们为武汉所做的那样。我们必须要做好支援东北的准备,这是应对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主持人:一场接着一场的战斗,我们已经能看到人们的疲劳。这对你意味着什么?纵使社会已经备感疲惫,我们却要接着战斗。

高福:像我之前说的,如果我们面对的像是非典病毒,那我们现在就已经打赢了仗。如果这是一种比非典还要棘手一点的病毒,那么我们此刻已经接近战斗尾声了。

但问题是,这不是非典。这是一种真的很不同寻常的病毒。

现在大家都知道,防疫的难点已经不在中国了,而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因此我们现在主要面临的是输入病例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本地传染的情况,但仅局限在一代传播(即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没有发生第二代的传播。

但是我们对这个情况是担心的。就像你说的,我们处于警觉的状态。我们已经意识到警报被拉响。

这可能是个问题,但我们从武汉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我们在武汉学到了经验。我的体会就是,我们人类终将战胜病毒,对此我很有信心。

健康时报客户端4月17日消息,4月9日,黑龙江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例,打破了该省29天本土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截至4月16日18时,该病毒传染链已导致哈尔滨市36人感染,包括23例确诊病例和13例无症状感染者。

据通报显示,传染链源头是一位3月19日从美国回哈尔滨的“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在这29天内,新冠肺炎病毒是如何突破层层防控感染36人,哈尔滨境外疫情防控与院感防控又是如何失守的?

第一防线突破:境外病例传染本土病例3月19日,22岁的女子韩某从美国回到哈尔滨。当晚22时左右通过“手拉手”方式转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富丽江湾小区。居家隔离的韩某隔离期间没有发病、没有症状,在3月31日、4月3日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居家隔离。而在4月10日、4月11日的两次抗体检测中,IgM为阴性,IgG为阳性。《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因此韩某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韩某在国外何时、何地感染过?追究这个已无意义。人们关心韩某自回国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据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与公安侦查机关联合调查发现,韩某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了居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曹某。曹某与韩某是楼上楼下邻居,分别居住在室和室,二人并不相识。据通报分析,曹某与韩某所居住的建筑为一梯一户,整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电梯有可能是两者共同接触过的同一空间。此外另一种可能是,上下相邻两层因房屋结构也存在疾病传播的机会。虽然,两者具体病情传播以及关联性还在调查,但不可否认,境外人员归国“居家隔离”而没有“集中隔离”为此超级传播提供了可能。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方政辉在4月15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哈尔滨相关隔离政策以3月20日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3月20日之后,哈尔滨市对所有境外和国内高风险地区入(返)哈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14天。而3月19日回哈尔滨的韩某按照当时政策规定,执行了居家隔离观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为什么不主张境外人员居家隔离。对于入境人员,如果等出现症状实际已造成传播。新冠肺炎潜伏后期已有传染性,如果入境人员在家庭中进行隔离,和家庭成员有生活接触,当出现症状这种传播已经发生。如果集中隔离,就可以规避这种现象。如果按哈尔滨政府秘书长的解释,韩某“居家隔离”是在哈尔滨发布境外回国人员必须隔离政策的3月20日前,意味着韩某居家隔离并无不当。不过,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3月6日发布的《入境疫情防控温情提示》显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人员需统一集中隔离14天。如果哈尔滨对3月19日回哈尔滨的韩某进行“集中隔离”,也许就守住了第一道境外疫情输入防线,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1传36”超级传播事件。新冠病毒,在哈尔滨撕开了一个口子。第二防线突破:聚餐导致新一轮传染在这次哈尔滨的超级传播事件中,郭某明成为新一轮传播的重要节点人物。他就是4月10日官方通报的新增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也是打破黑龙江省29天无本土新增病例的关键人物。人们要问,郭某明跟曹某又是什么关系呢?曹某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4月14日转为确诊病例),根据官方通报,曹某家庭成员之间交往频繁,病毒在曹某家中进行了快速传播。曹某的男朋友李某、母亲王某苓均被感染。而母亲王某苓的男朋友就是郭某明。郭某明54岁,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路,4月7日,郭某明在女友王某苓的陪同下,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查郭某明体温37.5℃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肺CT显示有明显症状,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医院隔离治疗。4月9日,专家组会诊认定他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患者郭某明与其女友王某苓(无症状感染者)在3月29日与陈某一家进行了聚餐,从而埋伏下了新一轮的聚集性病例。87岁的陈某与郭某明是好朋友,3月29日这天,87岁的陈某带着两个儿子与郭某明和王某苓,一共7人聚餐。目前已有5人感染。陈某与他的2个儿子都为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是防治的重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表示。根据现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征的认识,发现有一些病例属于轻症,有一些病例在潜伏期有传染性。有部分人在前期没有任何明显征兆,却有传染性,过了潜伏期就会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在聚会、聚餐过程中,无法判断一起聚集的人是否有传染性。聚会、聚餐时,相互交流频繁,吃饭喝水张口,是病毒传播的最佳途径。既然这种疾病在人际间传播能力较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显得极其重要。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提醒,为避免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要减少出门、杜绝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对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目前,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并且我们还面临着境外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等传播的巨大风险。因此,我们依然要遵守不聚餐、不聚集、出门戴口罩等相关规定,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浙江大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提醒。第三防线突破:医院内现26例被感染者陈某一家人的感染是不幸的,然而,这场传播链条仍在蔓延。因聚餐感染的87岁的陈某因脑卒中住院,截至到4月16日,医院内26人的感染。新冠病毒骤然发威,形势开始变得严峻。4月2日至4月5日,聚餐后的陈某因脑卒医院住院治疗;4月7日至4月9日,他又因出现发热症状在哈尔滨医院住院治疗。“陈某入院前,我们都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其进行了检查,并未发现异常,才收治入院的,根据我们的了解,陈某之前并未表现出相关症状。”医院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然而,正是这一原因,在医院看病医院的同病区病友及其家属共26人被感染。这场罕见的“院内感染”震动了公众,也让正在陆续复医的各地医疗机构再次收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林明贵认为,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住院病人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病人与病人之间的隔离,医院内出现感染。针对此次事件中出现的院内感染事件,4月14日晚,哈尔滨市召开疫情防控会议,会议提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控指挥部工作要求,结合疫情防控的新情况、新变化,医院防控流程,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全面提升院感防控水平。4月15日,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干部任免职名单显示,60岁的秦德亮被免去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追根溯源,复盘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三道防线,如果我们守住任何一个关口与节点,都有可能避免“1传36”后果的出现。由于本土新增疫情出现,截至4月11日下午3时,哈尔滨已排查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哈尔滨对涉及的住宅小区单元、有关活动场所采取了封闭管控、消毒等措施。另外,原定4月17日初中毕业学生开学也向后推迟了……编辑/楚庭来源/健康时报客户端来自网络图文版权属原作者,若侵即删本文呈现之事实立场和观点不代表本号好文推荐一部真实的人伦记录片:当一家10口人都在盼你死…(感人至深)方舱诗人龙巧玲俞敏洪: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这个村里有高人庚子第一帖《疫情帖》《别来我家帖》武汉《悲惨世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