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湘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市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一手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手抓农业产业化建设,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探索出一条具有湘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泉塘镇随处可见的小广场 绿树环绕,阡陌纵横,院落洁净,是不少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在泉塘镇泉塘村,诗意的场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行走乡间,一路可见小广场、小绿地,村居环境赏心悦目。 “空心房”区域已经变成了菜地和小花圃 年,泉塘村把“空心房”整治作为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陆续拆除16处“空心房”。如今泉塘村拆除的多平方米“空心房”区域已经变成了绿油油的菜地和花团锦簇的小花圃。一“减”一“加”换来的是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作为生活在这里几十年的村民,我对现在的生活环境非常满意。”泉塘村村民曾武阳说。 泉塘垃圾分类站 垃圾分类站 作为湘乡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村,泉塘村除了有“面子”,更有“里子”。去年以来,泉塘村在全市率先推行垃圾分类积分新模式。逐步实现了“户收集、村分类、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运转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分类积分新模式 目前,湘乡的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日产量约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从垃圾处理,到空心房整治,再到卫生改厕、村庄绿化,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了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申报湖南省美丽乡村全域推进县,湘乡已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带给了农村群众幸福感,也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立足资源优势和良好环境,近年来,湘乡建设了一批产业强、环境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小镇,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茅浒茶业种植基地 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东郊现代农业示范园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在浒洲村的茅浒茶业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种植万岁茶。“万岁茶”在浒洲村有着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和品茶文化。年,浒洲村村民李带看中了“万岁茶”的发展潜力,成立了公司和基地,并向村民发放了15万株茶苗,带领大伙儿种植“万岁茶”。李带告诉记者,万岁茶在东郊乡有着悠久的历史,他想结合它的历史和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茶叶品牌,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湘中惠农特种蔬菜基地 在距离茶叶种植基地不到百米远的地方,湘中惠农特种蔬菜基地里同样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这家现代化的农业企业主要种植台湾番薯叶、紫背天葵等供应中高端商超市场的蔬菜,年产值在万元以上。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周边50多户贫困户就业。 特色农业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湘乡,一个个依托绿水青山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产业已初见雏形。目前,湘乡已培育出泉塘、东郊、白田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了田园育才、湘中惠农、泉龙果业、东涟山水、亚栖亚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产业扶贫示范企业20家、扶贫车间20家、创业致富典型户,带动引导户贫困户增收,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 乡风文明 如果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硬件”,那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是必不可少的“软件”。如今的湘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 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这天,泉塘镇军塘村第21村民小组组长陈建光家里十分热闹,组上的村民又来到他家里,讨论如何进一步做好本组的疫情防控。像这样的议事会,陈建光已经记不清组织了多少次,他家的这间堂屋早就成了组上村民议事的“百姓议事会议室”。 百姓议事会议 从年开始,军塘村规范创新了“村民小组自治”工作模式,建立了“地坪会议”“板凳会议”等新载体,设立“百姓议事会议室”。村民在这里聊家常、集民意、解纠纷、做宣传,大部分的事情大伙儿都能商量着解决好,不用上交到村上。 村组自治,党员带头,村民响应。在军塘村,无论是疫情防控、环境清扫、还是征地修路、扶贫济困,党员干部始终自觉冲在前面,为群众带好头,树立榜样,形成了基层党建提升与完善农村治理的互促互动。年,军塘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年,湘乡市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9.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元,同比增长9%。拥有省级文明镇2个,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占比55.6%,全国文明村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30.3%,获评湖南省“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称号,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村山居图”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刘小琴李方遒 编辑 丁甲婧 副主编 文帆李文琼 主编 钱利军 副总编辑 周鑫朱小艳 总编辑 吴国奇 新湘乡新平台新视界 天下湘乡一手“掌”握 新湘乡APP,欢迎您下载 方式一:长按识别或扫描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