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与俄罗斯毗邻地区 法律服务合作进展情况 高丽晶 随着“一带一路”中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中俄两国间的民事交往日趋频繁,涉俄民事纠纷呈逐年上升态势,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法院受理的涉外民事案件相应增多。 涉外法律服务一般包括:国际贸易领域内的法律咨询服务,代表当事人进行涉外诉讼和国际仲裁;境外投资法律风险咨询服务,起草中外法律文件等;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法律服务;国际贸易谈判和磋商,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时提供的法律服务等。 完善涉外法律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中俄两国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发展,满足中俄毗邻地区社会公众对健全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的需求。因此,根据中俄边境地区自身特点,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该地区的地方法律服务合作机制很有必要。 年12月,司法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要求各地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以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司法部部长张军也提出,涉外法律服务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而法律环境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 一、内蒙古与俄方毗邻地区法律合作情况 年,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将中俄经贸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列入满洲里市政府外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年11月,满洲里市律师协会成立,之后先后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律师协会、伊尔库茨克州律师协会签署了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并就建立中俄律师事务所达成合作意向。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和满洲里市司法局领导成功访问了俄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政府。访问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满洲里市与伊尔库茨克州双方的律师协会正式签署了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并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律协续签了法律服务合作协议。 年9月,满洲里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成立,搭建起了为对外投资建设、劳务输出和引进、法律纠纷以及争议解决提供法律服务的平台。年年初,该中心对赤塔州、伊尔库茨克市、乌兰乌德40余家法务公司进行了调研,选择了实力强、信用好的法务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目前缘合律师事务所已与俄方法务公司正式开展了案件委托代理,为中俄两国公民、企业提供维权保障。 年,满洲里市司法局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律师协会、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就开展国际法务合作与培训、互相委托代理案件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司法局委托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俄中法律中心一名高级研究员作为与俄方联系代表,协助拓展涉俄法律服务工作。满洲里市司法局还与连云港、义乌、黑河、绥芬河司法局缔结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同时依托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丰富的俄语和法律资源,建立了涉外法律服务大学工作站。为做好呼伦贝尔市俄汉双语法律服务试点工作,司法局建立了俄汉双语法律服务案例库,以代表性的法律服务案例引导两国公民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年9月20日,中国满洲里“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在满洲里市举行。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义乌市及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律师协会及公证、律师等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各级领导和中外法律界人士,以及涉外企业代表参会。会议期间布里亚特共和国律协、内蒙古缘合律师事务所和浙江省近真律师事务所共同签署了涉外法律服务框架协议。此次会议上中俄双方法律服务机构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意见,这是满洲里市首次,也是自治区首次填补了自治区对俄涉外法律服务的空白。 二、中俄区域法律服务合作展望 首先要扩大中俄边境区域合作范围。从以上内蒙古司法行政部门及满洲里口岸城市涉外法律服务的举措来看,中俄地方涉外法律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且地区涉及面较窄,法律服务的全面开展需与俄罗斯毗邻中国的更多地区展开合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满洲里市只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建立了联系机构。内蒙古对俄合作区域覆盖了外贝加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鄂木斯克州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等地区,有关的法律服务合作也应扩展至上述地区。 其次要发挥满洲里对俄口岸优势及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的法律人才资源优势,带动内蒙古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的法律事务合作发展。满洲里口岸虽然成立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搭建了一个法律服务平台。但要真正发挥其法律服务功能,还须结合口岸优势,将中俄毗邻地区大学和律师事务所等资源纳入到这一平台,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研讨,对满洲里及周边城市具有涉外业务及对外输出劳务的企业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多渠道广泛宣传中俄两国地区投资政策和法律信息,拓展中俄法律服务市场,更好地为两国企业和公民提供法律服务。使该中心不仅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细致的法律服务,也能为俄方企业到中国投资提供便利,使双方企业更好地了解两国在贸易和投资等诸多领域的法律法规,助力推动中俄企业的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再次是要完善涉俄法律人才培养工作。虽然由司法部牵头自上而下推行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鼓励举办有关的研修班,建立中俄双语律师培育基地,以满足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需要,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目前能将俄罗斯法律政策掌握程度、俄语水平及法律专业水平这三者有机结合并达到实践要求的法律人才十分缺乏。我国现有多所大学与俄方建立了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但学成之后能够立足边城寻求发展的人才并不多。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今后应继续推进与俄方院校的人才联合培养工作,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法律专业+俄语”人才,为自治区对俄全方位合作提供多领域法律人才储备。 编辑:俄罗斯研究中心纪建全学院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编辑 马清颖 校对 赵婀娜刘姿灵曹艳荣 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