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7/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659297.html

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一般称为《中俄密约》。允许沙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史称中东铁路,绥芬河一带被划为该铁路的附属地,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绥芬河逐步形成为“国境商业都市”。有十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涌入绥芬河,兴办工厂、开办商店,其中俄国人经营的企业最多。

▲老明信片上的绥芬河火车站

俄籍捷克人乌洛班,带领家人来到绥芬河,于年在依山傍水的西山下,河沿街62号,投资8万大洋建设了“东方啤酒作坊”,也称“五站瓦斯道克蜜酒比瓦庄”(现址为绥芬河制药厂)。乌洛班是俄国一个小企业主手下的啤酒技师,在和小企业主的女儿结婚后来到了绥芬河。当时,“东方啤酒作坊”规模很小,仅拥有7个总容量为维德罗(维德罗,俄国容量单位,1维德罗等于12.3升)的前发酵池,20个总容量为维德罗的柞木后发酵桶、1台灌酒机。其它设备很简陋,粉碎麦芽靠马拉石磨,蒸煮用大铁锅,燃料烧木柈,水源靠院内小土井,开设初期靠天然冰冷却。

年作坊投入啤酒生产,全部装瓶出售。“熊”在俄国属于伟大的吉祥物,以彪悍、雄壮成为其民族象征。东方啤酒作坊的产品以“熊”牌装瓶出售。商标为长方形,用汉、俄、英、日四国文字印制,图案是一只粗犷豪野、体肥健壮、侧身站立的棕熊,右前掌端着一杯泡沫四溢的啤酒,左腋下挟着一瓶喷沫的啤酒,呈现出欲饮未喝、垂涎欲滴的可爱样子。“熊”牌啤酒一投入市场,就深受俄国人的喜爱,当然靠不是啤酒的包装,更主要是乌洛班从俄国带来的酿造技艺。

东方啤酒作坊初期只雇用两三个中国人,加之全靠手工操作,生产能力很低,一昼夜不停产也只能生产瓶啤酒。产品随着中东铁路远销到俄国远东地区,年,扩大作坊,添机器设备,工人雇用到15人。青年工人刘立山由于聪明肯干、勤奋好学,被乌洛班任命为技师。这期间啤酒最高年产量达到吨。

▲刘立山

年1月6日,日本关东军广濑师团入侵缓芬河,“熊”啤酒只限供应给驻绥芬河的日本军队。由于局势动荡不安,原料运输困难,作坊十分萧条。年4月,哈尔滨酒股份有限公司,强行将“东方啤酒作坊”买下,并将乌洛班及其家人驱逐至哈尔滨,强迫他做一家啤酒厂的技师。伪满时期,“东方啤酒作坊”生产略有起色,酒厂员工增至20人,大都是中国人,技师刘立山掌管着啤酒生产。

年8月,日本在濒临战败之际,将啤酒厂的过滤机、灌酒机等主要设备拆运至哈尔啤酒厂,致使该东方啤酒作坊停产。

▲熊牌绥芬河麦酒标

年8月,绥芬河解放后,刘立山、陈大兴联合了傅有聚、寇元之、张洪恩、王良成等共7人集资,到哈尔滨啤酒厂将原设备买回,并维修了厂房,按装了设备,购买了原料,于年春节,恢复了啤酒生产,并更名为“绥芬河胜利啤酒工厂”,生产“熊”牌绥芬河麦酒(啤酒)。

年,绥阳县政府派李文波等2人,接管了“胜利啤酒工厂”,刘立山转任技师。年建国时,有工人8名,年产量吨。年初,由于苏联技术工人撤走时将酵母菌种也带走,工厂随之停产,从此,“熊”牌酒历经坎坷的37年而销声匿迹了。

▲地方国营绥芬河啤酒厂海鸥啤酒标

年底,绥芬河划归东宁县管辖,啤酒厂改名为“绥芬河啤酒厂”,为寄托啤酒厂在新时代里推波斩浪、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望,产品亦更名为“海鸥”牌。年代末,啤酒厂更名为“黑龙江省地方国营绥芬河啤酒厂”。毕竟绥芬河是个小地方,啤酒厂的电话号码仅为一位数字“8”号。海鸥啤酒标为正圆形,在整个啤酒行业都十分罕见。文革后啤酒厂生产徘徊不前,为适应当时的政治氛围,海鸥啤酒标上添加了“最高指示:抓革命、促生产”。

▲文革前、文革中的海鸥啤酒标

▲文革前、文革中的海鸥啤酒标

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啤酒的需求加大。年啤酒厂搬迁到啤酒路11号,酒厂更名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啤酒厂”,并实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当时啤酒产量接近一万吨,相继筹办了制药、果酒和饮料车间,尤其是“维多思”饮料更为啤酒厂锦上添花。全省行业会议经常在绥芬河召开,绥芬河啤酒厂向全省传授经验术,因为当时绥芬河啤酒设备在全省是最先进的,尤其是制药果酒饮料的开发,与啤酒主业经济效益各占半壁江山,在全国同行业引起轰动,海鸥五加啤酒及维多思饮料在全国独领风骚。当时,绥芬河市财政收入85%以上来自啤酒厂,是绥芬河啤酒厂最辉煌的时代,其中年至年海鸥啤酒供不应求。

年之后,中苏关系日趋缓和,边境贸易也不断拓展。在许多次贸易治谈中,苏方客商提出要进口啤酒,但必须是绥芬河啤酒厂早期“熊”牌那个样子的啤酒。但此时“熊”牌啤酒已经停产25年之久,啤酒厂查遍所有历史资料也未找到之前的“熊”啤酒标样。面对出口创汇的大好时机,他们迅速制定方案:一路人员寻找酒标,另外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熊”牌啤酒攻关试制小组。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查找,终于在滨绥铁路沿线的下城子镇,一位80多岁的农民家中看到。这位老农民当年喝完“熊”牌啤酒后,揭下酒标糊在了天棚上,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光景,酒标已经褪色,但依然保留着“熊”牌商标的姿色。商谈后,啤酒厂以元将“熊”牌酒标买回,酒厂的设计人员按照这个酒标重新设计了“熊”牌啤酒标,并停止使用“海鸥”商标。而技术攻关试制小组经过两年的试制和改造,终于在年成功地酿造出了“熊”牌啤酒。年厂又重新申请注册了“熊”牌啤酒商标,年11月国家商标局正式颁发了注册证。新“熊”牌啤酒颜色淡黄,酒花香味突出,味纯而爽,在年黑龙江省行业评比中,名列前茅,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在年9月20日,中苏双边贸易治谈会上,苏方一次就订购吨,贸易额达万瑞士法郎,使我国啤酒首次对苏出口。“熊”牌啤酒得以发扬光大,使绥芬河啤酒厂年产量达到了万吨,效益逐年增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

▲新设计的熊牌啤酒标

然而繁荣的后背也隐藏了危机,出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生产经营现象,产品质量转直下,啤酒经常因长途运输而混浊变质,外界戏称为啤酒“想家”而“晕车”,退货及索赔现象经常发生。

尽管熊牌啤酒在年创下年出口吨的记录,但由于俄罗斯在年提高进口中国啤酒关税,熊牌啤酒对俄出口趋于零。由于各兄弟啤酒厂加大设备改造力度,啤酒质量稳定提高,而绥芬河啤酒厂却固步自封,产品质量裹足不前,国内的市场也日渐萎靡。随着酒厂的负债增多,已经面临倒闭的困境。

▲绥芬河啤酒厂

经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年1至6月,全体职工共同出资以32万元价格将企业国有产权(净资产)买断,使企业成为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民营公司,成立了绥芬河市东方啤酒有限公司。然而虽然经历了改制,但企业并未见起色。为了维持生产,公司竟然干起了卖麦芽多万元的这种饮鸩止渴的荒唐行为。

消费者的怀旧的情怀是短暂的,他们更在乎的是啤酒口感,这个时候的花河和新三星啤酒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新宠,熊牌啤酒终因泡沫面孔粗糙无彩等质量问题而退出。年啤酒厂停产了,百年历史的“熊”牌啤酒商标后来也卖给了哈尔滨哈特啤酒有限公司,这是后话。可以说,熊牌啤酒被消费者遗忘和市场所淘汰是必然的,只是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令企业转制的设计者大失所望;令企业职工痛心疾首;令广大消费者唏嘘不已……

(声明:壶觞斟酌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