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67.html 有这样一位湘乡嗲嗲 他已经80多岁 却沉迷买一种东西 不惜花费十多万元 什么东西 对老人这么有吸引力? 没错 就是老人家喜爱的保健品啦! 十多万买保健品? 想来应该效果不错吧 额结果是 老人在对方提供的免费体验过程中 引发中风住院了 网络上有一句很火的流行语 “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而在生活中,很多老人在走过了漫漫人生路后 却依然走不出某些保健品商家的套路 ▼▼▼ 近日,一市民向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举报:其八十多岁的父亲被某健康生活馆洗脑后,先后购买保健食品达十多万元,并且在参加其会议营销活动过程中,免费坐高电位治疗仪引发中风住院。 接到举报后,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组织执法人员迅速出击开展调查。在该健康生活馆现场,执法人员当场查获正在销售的“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数盒和进行虚假宣传的电脑、ppt遥控翻页笔、功放等工具及相关产品,短时间内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有两批老人前去参加活动或认领之前订购的产品,每批前来参加活动的人达到近百人。 为什么有这么多老人相信 并主动掏钱购买呢? 来看看骗子们的那些伎俩吧…… 经调查了解,该健康生活馆打着“宣传健康知识,发展健康产业”的幌子,以发放鸡蛋、米面等小礼品、免费体验高电位治疗仪、参加唱红歌、做手操等活动为诱饵,利用老年人想要健康长寿以及在家孤单寂寞等特点,以集体讲课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大肆鼓吹其蜂胶、松花粉、钙片等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很高,而且很难买到,要求老人要吃足时间吃足量才能达到效果,在宣传现场一般没有产品购买,而是采用先交钱订购再发放产品的模式,并采取积分的方式鼓励其大肆消费,达到一定积分就可获得公司派送的礼物,达到相应的高分还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外出旅游,被洗脑后的老人,有的一次就订购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 这种会议营销正是针对年迈体弱多病的老年人这一消费群体,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对产品虚假宣传,对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进行混淆,误导欺骗消费者,且雇请的工作人员大都不具备疾病救治、风险防范以及对“高电位治疗仪”医疗器械使用方面的专业知识,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的发生,带来不稳定因素,其社会危害较大。 近期,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针对会议营销方式进行产品推销的经营场所在全市范围进行了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整顿并关停了数家类似会议营销方式的经营场所。 我们也整理了一些 的实例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案例一:“夸大功效?其实忽悠了!” 耿老太太是高价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岁的她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乐活生活馆组织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很快,健康管理员就推荐她吃公司的招牌产品——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刚开始我每天吃两粒,不管用,他们又让我吃3粒,后来增加到每天5粒,我这眼病还是没好,现在干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说越气愤。为了购买硒萃,她已经花了5万多元钱。据了解,保健食品硒萃价格可不便宜,每瓶元、60片,在推销员的忽悠下,老人先后买了瓶。实际上眼底黄斑病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到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眼底黄斑病与身体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指鹿为马的诱销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案例二:“免费旅游?不宰你宰谁!” 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妇,陷入了“道山”淘金店会议营销陷阱。“我们在车站附近碰到“道山”的店员卖优惠油米、鸡蛋,就聊上了。之后他们多次打电话请我俩参加活动,组织去惠州的一个景点旅游。”王阿姨说,旅游的第一天晚上,“道山”就组织了一场多人的营销大会。会上自称是营养师的女人给老人们看病,当晚王阿姨两口子就被兜售了10多万元的保健品。此后,“道山”又连续组织了好几次会议营销,老两口前后买了他家30多万元的保健品。 案例三:“健康讲座?推销产品“捞”为真!” “我们家老太太都把听课当成工作了。”说起“会销”的危害,李先生满肚子苦水。李先生的母亲今年60多岁,最近迷上了参加“健康讲座”,每天6时就开始上课,上午4节课,下午2节课,比学生还准时。李先生母亲参加“健康讲座”最早是因为可以领鸡蛋、领奖品,后来就开始迷信所谓“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每天听课的老人有多个,有的老人腿脚不好,一瘸一拐地坚持去听课。”李先生说,“健康讲座”曾宣称不卖产品,但打着“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搞促销”等旗号,还是让许多老人拿出了数千、上万元购买了健康疗养椅、松花粉等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 案例四:“比子女还亲?亲情的背后是营销!” 退休老人刘先生今年70多岁,过去五年已花了十多万元购买保健品。为阻止父亲买保健品,女儿刘小姐无奈请了长假,在家守着父亲。“把他锁在屋里也不管用。”刘小姐说,一次,父亲委托保姆邮寄1万元到北京某保健品公司,保姆把此事告诉了刘小姐,钱被中途拦截了下来。刘先生知道后大发雷霆,竟然买了机票一个人跑去北京去送钱。刘小姐跟了过去,找到父亲后,两人前往宣传单上的收款地址,结果发现那里压根没有保健品公司。卖家大搞亲情营销,让老人转移情感危机。赢得老年人信任,以致老人反而不信子女。 案例五:“治病?根本不管用!” 黄小姐的父母高校退休老师,近日,黄小姐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母亲和两名年轻女子在银行欲取3万元现金,银行人员怀疑老人遭遇了诈骗,就报警阻拦。在派出所,老人却坚称是自己愿意掏钱购买保健品,派出所只有放行。没想到刚出派出所,两名女子带着老人直奔另一家银行ATM取款机取走了3万元。黄小姐叹气说,“谁也拦不住。”现在母亲把保健品“当药吃”,医院、只信保健品的地步。 非法会议营销主要“套路”第一步:“免费礼物”做诱饵,吸引老人注意。以此搜集老人信息,建立初步信任关系,成为一些团伙行骗的“连环计”开端。 第二步:打“亲情牌”,让老人心里感到温暖。很多老人被骗,本质上就是因为孤独。 第三步:组织会议、旅游给老人洗脑。利用一系列的活动,提升老人对其产品的“权威性”、“治疗效果”的认同感。 第四步:“专家义诊”来行骗。假意为老人体检,恶意夸大其健康状况,然后见缝插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的作用,诱骗老人高价购买。 如何识别是否是保健食品?1.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具备保健功能,不能代替药品,无治疗作用,故宣称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肯定是骗人的。凡是广告宣传声称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或者治疗效果,都是不真实的,也是违反有关的法律规定的。目前在保健食品消费方面主要存在保健食品能治病、保健品与药品同用、盲目相信产品的广告宣传、吃保健品可以代替忌口、保健食品吃多了没事、保健食品能治百病等六大误区。 2.国家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具体查询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点击数据查询,再点击国产保健品或者进口保健品,就可以查询到你所购买的保健食品的批准信息及真伪情况。 3.认准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4.核实举办方的主体资质,比如主办方名称、营业执照信息、经营许可证信息、营销产品信息。 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保健食品是适于特定人群食用的一种特定食品,它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其虚假宣传,不要轻信,谨慎消费,以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类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请拨打进行申诉举报,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将联合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重拳打击,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将从严从重予以查处。老年人频频中招保健品骗局 除去一些外在因素外 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与生理问题 也为不良厂商创造了可乘之机 小编在此呼吁 让我们多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让他们远离这些营销“套路”! 来源: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综合网络 精彩看点所有人!这20名美丽的湘乡姑娘请你给她们投一票!湘乡夜宵江湖榜,选出你心中最爱的味道! 40℃高温下街头发生的一幕!感动所有湘乡人! 这两位湘乡老师入围“湖南最美乡村教师“她们有没有教过你? 炎炎夏日去哪玩?棋梓千亩荷花等你来 ↑↑↑长按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