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东北地区,每当提起大海,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大连,因为再往北,我们会想到沈阳的故宫,长春的伪皇宫,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漠河的极光……越往北,我们就会联想到策马弯刀、引弓射雕、驰骋于大漠雪野的马背民族,这一切与海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在一百五十多年前,我们北方有一个海滨小城,我们叫他“海参崴”,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又亲切的名字,极似大丫“、”二孩“、”狗剩“一类的昵称,让人觉得他就是邻家的男孩,没有华丽与拘泥。然而,时过境迁,今天,他的名字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年孩子中考结束后,全家一起前往海参崴旅游。之前在网上联系了多家旅行社,了解了行程与注意事项,选择了在绥芬河报团四日行。因为价格参差不齐,最便宜的仅仅六七百元,可见质量要差很多。所以决定自已选酒店及餐标还有交通工具,尽管贵了一倍多,觉得还是值得的。 酒店选了гостиница(宾馆)ВЛАДИВОСТОК(符拉迪沃斯托克),汉语应该就是海参崴。所以应该叫海参崴宾馆。多加了元人民币,选了海景房。和旅行社给拼了9位同游者独立成团。这9人有7人是一起的朋友,他们也是黑龙江人,在绥芬河做木材进口生意多年,正好也带着一个中考结束的女儿来玩。还有是一对小夫妇,丈夫是河北人,妻子也是绥芬河人,现在在北京发展。好奇怪,绥芬河与海参崴一界之隔,他们居然和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海参崴到东宁公里,到珲春公里,到绥芬河公里,三个口岸都能到达,我们选择海参崴,这个通道是三个里最远的,但却是与海参崴贸易交易额最大的,我也是借此机会,来拜访一位业务上合作多年,却素未谋面的美女姐姐。 我们一家三口中午乘高铁到达哈尔滨,又改乘普通火车到绥芬河,第二天一早五点多,到达绥芬河。 哈尔滨到绥芬河是普通客车,软卧票才元。图为哈尔滨车站软卧候车室候车 女儿在软卧车厢里好兴奋 我知道绥芬河火车站很小,但没想到一个口岸站会如此袖珍。 从绥芬河过境有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铁路和公路。我们选择了公路,因为公路要比火车过境快很多。只有10公里不到的距离,绿皮火车票居然要70元。我们乘坐舒适的中巴车,十几分钟就了口岸,顺利通过中方边检,然后就是漫漫的等待俄方过境。 在我们快没有耐心的时候,终于过境了。登上摆渡车,更是让人崩溃。一群群“倒爷”的大货包已经占据了大片空间,让后过境的游客都没法上车了。总算大家都挤上了车,“倒爷”也和大伙象征性地道了谦,破旧的摆渡车才摇摇晃晃向前蠕动起来。其实这些“倒爷”也不容易,他们并不是老板,只是计件运货罢了,相当于搬运工中的“白领”吧。 摆渡车很快就到了格城,俄语全称叫”格罗迭科沃“。我回首望了一眼送我们过来的摆渡车,真不敢相信,老毛子咋还用它,在我们国家早就报废了的,一点也不注意国家形象。我们的帅哥导游小韩告诉我,一会坐长途车你会有惊喜的。格罗迭科沃是口岸站,很小,和满洲里对面的后贝加尔一样小。 当我见到要送我们去海参崴的小客车时,只有惊,没有喜。一个我们国家七座五菱荣光大小的车,居然要装下我们12人,还要加上一个导游和一个司机。我们像摆积木一样钻进车里,车里的座位居然是15座的,还有一个空位子。由于一直盯着那身材巨硕的大胖子司机,看他如何把自己赛进狭小的驾驶室,所以都忘记给这辆神奇的宝贝车拍照片了。 一路上景致极其单调,没有庄稼,没有果园、没有牛羊还没有人,只有 荒草与树林,极目四野都是荒无人烟的广阔翠绿、,沿途几乎没有村庄和其他车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面积16.59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口密度为吉林省的十分之一,地形地貌与吉林毫无两样,道路两侧不时出现的俄文路标提醒我们,这里已经是俄罗斯。 行驶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乌苏里斯克市,车子停在了一个小的休息场所,导游让大家去洗手间,并一再叮嘱,注意个人财务,这里小偷和抢劫的很多。搞的我看到每一个人都像恐怖分子一样,结果都相安无事。 上车后又行驶了两个小时,我们终于进入了海参崴市区。 海参崴是满语发音,汉译为“海边的晒网场”或“海边的小渔村”,本为清朝吉林珲春协领所辖。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占领。改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制东方”。年建设军港,将太平洋舰队迁于此。苏联解体后,仍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为哈巴罗夫斯克。 海参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人口63万,城市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 这里其实真正的风景并不多,主要有金角湾,阿穆尔湾,乌苏里湾,火车站广场,列宁像,功勋机车,纪念碑,港口大厅,中心广场,制高点观景台,潜水艇博物馆,十月革命广场,凯旋门,东正教堂。以及金角湾游船喂海鸥,品尝海鲜大餐,俄罗斯农家乐三个自费项目,还有就是参观紫金商店和巧克力店。 这就是我们入住的酒店,海参崴最好的гостиницаВЛАДИВОСТОК酒店。门口居然还有电视台来采访。我本是个低调之人,不喜欢他们把欢迎仪式搞的这么隆重,本想告诉他们下不为例,结果…… 原来是一个重要领导下榻于此,电视台来采访的,唉,是俺自作多情了。 大堂不大。 这里有wife,娘俩打开了关闭多时的手机。 房间很干净,就是小。床居然只有一米多宽,长度也不足两米。简直能和火车的卧铺相媲美了。 窗外就是阿穆尔湾,因为在网上联系时,我就加了元钱,给调成了海景房,所以视野清新。我们团其他成员都是背面房间,让他们着实羡慕不已。 卫生间小,浴房小,洗面池小,坐便小……真不知道俄罗斯这些大洋马怎么睡这床,导游小韩告诉我,连俄罗斯人家里的床也这么大。联想到来时大胖子司机往小车里钻时的样子,真是让人费解,有这么广袤的土地,居然睡这么小巧的床。 我们的房间号。 房间里居然没有饮水机,也没有电水壶,喝热水就要到走廊中央电梯口这里来打热水,奇葩啊。更奇葩的是,第二天早上水桶没有了,服务员说马上换,居然到晚上9点才换,早听说俄人效率低下,但没想到这么低。韩导说,俄罗斯人没有着急的事,过境时就是个例子嘛。 三部电梯,还不错,电梯前算个大厅,五六个来自浙江的大妈居然在此跳起了广场舞,吵得人好烦。结果一位大妈下楼时,被困在了电梯里,看来电梯也是被大妈们吵烦了。半个多小时后,大妈获救“了,再次印证了俄罗斯的效率了。 吃过晚餐,韩导(穿黑T恤的小帅哥)带我们回酒店的路上。 早上才见面,现在我们这12个人都成了好朋友了。 路遇俄罗斯美女在阿穆尔湾畔留影。 也在同样的位置,俺们也留个影。 大家一起合影,那对小俩口因为要去买东西,所以少了两个人。 开启合影模式。 阿穆尔湾海边的小公园。 女儿和洋娃娃合影。 阿穆尔湾,宁静而优雅,海天相连处,赤色的晚霞正逐渐消褪。奔波了一天的我们,也该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地导安娜来宾馆接我们出游。她是在哈尔滨留学过,讲了一口地道的东北土话。时不时蹦出几句东北俚语,让人忍俊不禁。 纪念碑。这是贯穿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东端终点的标志,表示自此到莫斯科的距离是公里。碑的下半部分是高2米,边长0.5米的白色大理石基座,四面斜嵌的黑色铜牌上凸刻着“”,上半部分是直径约0.3米的圆柱形,顶上是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表示俄罗斯既要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也要维护其在亚洲的权利。 功勋机车。这台老式的蒸汽机车,是铁路开通时首辆进站的机车,也是由美国人赠送给沙皇的礼物。在二战期间,这台功勋机车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运送了大量武器弹药去往莫斯科。 海参崴火车站是陆港车站,铁路客运货运与港口建在一起。 东正教堂。海参崴人宗教信仰很多,但80%人是信东正教。 凯旋门。年,因时任皇太子的尼古拉二世来此参加西伯利亚铁路开工仪式而建,当时叫”皇太子之门“ 潜艇博物馆。这艘曾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军称号的“C-56”号潜艇,二战中共击沉敌舰10艘,重创4艘。为纪念英勇牺牲的潜艇官兵,战后将潜艇建成博物馆。 潜艇内部。 博物馆旁就是太平洋舰队战斗荣誉纪念墙,介绍一些苏联英雄的简历。我看了半天索性不看了,因为:1、这些人我都不认识;2、我不认识俄文。 无名英雄纪念碑。 中心火炬常年燃烧着明火,以纪念二战中阵亡的将士。 制高点观景台。 俄罗斯男孩一样淘气。 这里也是结婚新人必到之所,就像大连的北大桥一样。每天都会遇到新人在此拍照。 女儿和新结识的小朋友与新人合影。 鸟瞰金角湾 跨越金角湾的斜拉索大桥 在制高点,我们全团12人与两位导游一起合影。 下午乘船游金角湾,喂海鸥(自费项目)。 成群的海鸥跟随着游船,争食游客抛向空中的面包,场面极其壮观。 孩子间是最好沟通的,两个小姑娘已经成了好朋友,每人含着一枚棒棒糖。 金角湾犹如一个楔子切入阿穆尔半岛,形成一片令人如痴如醉的海景。 一种奇怪的虾爬子。 海鲜大餐,也是自费项目。 回来的路上,发现一辆车后边的车钩好奇怪。 奥巴马,原来是他,哈哈哈…… 由于篇幅的原因,把此行分成两部,明日续写下一部分。如果喜欢,就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