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讲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231855.html点击视频,了解报告更多详情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新十年的开局形势陡转直下;春节“黄金周”期间,酒店业更是遭遇至暗时刻,几近颗粒无收。尽管疫情的冲击给酒店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是也势必引发酒店业者重新思考并调整酒店经营理念及模式。站在积极的角度,变“危”为“机”,清醒认知疫情后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及行业的结构优化,制定前瞻性策略,促进酒店行业多元化的发展和产品变革,无疑是当下为了行业自救,值得酒店业者们思考的问题。 目前,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已从中国转至海外,在国内酒店逐步复苏的同时,浩华管理顾问公司从业绩景气、业务动态和业务模式三个方面针对疫情下中国酒店业重启复苏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度剖析,以了解在疫情影响下,市场复苏现状以及对住宿率、平均房价和总收入水平在年第二季度发展的预期。为了更好地对中国各地区及城市的酒店市场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用特定的景气指数模型把受访者的反馈情况进行量化并以指数的形式呈现,以便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受访者对酒店市场的预期。 本次调查中,酒店市场业绩前景预测部分所呈现的景气指数反映了市场对整体业绩表现的期望值。该指数范围从-至+,“-”表示市场对预期业绩表现非常悲观,“0”表示业绩预期持中立态度,“+”则表示市场的预期值十分乐观。在此次调查中,各受访酒店以年第二季度的实际业绩为基准对本年市场业绩进行预期比较,并对未来各类需求的复苏程度进行了展望。 此次调查涵盖的结论旨在协助酒店业同仁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更快实现常态化健康运营。本次报告汇总了此专项调查的研究成果,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份有效问卷。在此诚挚感谢各参与者的行业见解分享。 疫情影响下的酒店市场业绩景气市场预期仍较悲观复苏之路任重道远 在2月份的景气调查中,由于受1月下旬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场景气指数大幅下跌至-。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在本轮专项调查中,第二季度的行业景气指数已较之前有所提高,上升至-88。但是整体而言,受访者对酒店市场第二季度住宿率、平均房价、总收入三项指标的预期仍较为悲观。住宿率就整体市场住宿率而言,市场反馈普遍非常消极。逾46%的受访酒店认为年第二季度的住宿率业绩与年同期相比将非常疲软;49%的受访酒店认为市场住宿率与上一年相比较差;仅有约5.3%的受访者认为酒店住宿率将持平甚至变得更好。平均房价对比住宿率和总收入预期,市场对平均房价预期稍显积极。约35%的受访酒店认为第二季度平均房价将大幅低于年同期;约47%的受访酒店认为市场平均房价将变得较差;约有18%的受访酒店认为年第二季度的平均房价水平将与去年同期持平或有所提升,其中认为有所提升的比例为2%。总收入对住宿率及平均房价的消极预期使受访酒店对年酒店的总收入态度悲观。近46%的受访酒店表示第二季度市场整体总收入将非常疲软;50%的酒店预计将变得较差;仅有约3%的酒店表示总收入将与上一年持平甚至有所提升。区域分析各地区的消极程度趋一致。其中华北区作为除湖北外疫情管控最为严格的区域,该区域的酒店业者对三项指标的发展均持最为消极的态度,对市场住宿率水平的预测景气指数低至-。但是较2月份的疫情专项调查结果,酒店业者对于第二季度业绩的预估随着国内疫情的日趋稳定已有所回升。 受访酒店对业绩复苏信心 有所上升但前路依然风雨飘摇 住宿率对于自身酒店的业绩,92%受访者预测年第二季度的酒店住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跌,其中约37%的受访者认为住宿率跌幅将超过50%,35%认为跌幅在30%至50%之间,分别有14%和5%的受访者认为下跌范围在15%至30%、0%至15%之间。仅有8%的受访酒店认为年第二季度酒店的住宿率将与去年同期持平甚至更好。从不同区域的住宿率景气指数来看,华北地区酒店业者对酒店自身住宿率预期最为消极。其原因为北京及其周边城市防疫管控措施尤为严格,各大企业为避免14天隔离制度,在五一之前均尽量减少进出北京的商务差旅活动;在其他省份酒店依靠商务客源缓慢复苏的时候,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酒店难以借力于此,使酒店业者对于自身酒店住宿率恢复信心不足。平均房价对比住宿率和总收入,各酒店对自身酒店平均房价预期稍积极。将近83%的受访者认为平均房价将有所下跌,其中有19%的酒店业者认为跌幅将超过50%,约21%认为跌幅在30%至50%之间,分别有21%和23%的受访者认为下跌范围在15%至30%、0%至15%之间。9%的受访者预计平均房价将与去年持平。其余8%的受访者预计平均房价将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7%的受访者认为增幅在0%至15%之间。纵观不同地区平均房价预测,东北、华北地区对于自身平均房价的悲观情绪更甚。总收入对住宿率以及对平均房价的消极预期使得受访者对自身酒店在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持悲观态度。95%的受访者预期酒店总收入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近42%受访者认为跌幅超过50%,约36%认为跌幅在30%至50%之间,分别有13%及4%的受访者认为下跌范围在15%至30%、0%至15%之间。不足2%的受访者认为酒店总收入将与年同期持平;仅有约3.2%受访者认为酒店总收入将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与首次疫情专项调查对比与2月份发布的首次新冠疫情专项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调查中受访者们对于自身酒店业绩的复苏展现出更强的信心。三项指标的景气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以平均房价水平预期的提升最为明显。市场复苏推进缓慢 从过去两个月实现的业绩水平来看,受访酒店的复苏进程仍较为缓慢。在4月20日至4月26日这一周,高达75%的受访酒店每间可售房收益及总营收的恢复情况至多仅为去年同期的50%甚至更低。其中,入住率的跳水是导致每间可售房收益暴跌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房价与往年同期相比并未有较大波动。从受访酒店3月、4月所实现的住宿率水平来看,75%的受访酒店3月所实现住宿率仅为22%甚至更低,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受访酒店4月实现的平均住宿率水平小幅提升至26%,释放出逐步复苏的积极信号,但仍在低位徘徊。除每间房收益所代表的客房收入外,受访酒店的餐饮、宴会、娱乐设施及其他收入也受到疫情影响下跌明显,进而进一步拉低总营收水平。*在对受访酒店的业绩恢复情况及3月和4月住宿率水平进行评估时,我们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统计学概念,即四分位数。四分位数把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分,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得分就是四分位数。上图中,低四分位数代表着所有数值中排名最低的25%的数据;第二、三四分位数一起,代表着处于中间的50%数据;而高四分位数则代表最高的25%数据。如上图所示,为了使结果看起来更显直观,我们将位于中间50%的数据以绿色方框标示。举例来讲,50%的受访酒店表示3月实际入住率在7%至22%区间内。 第二季度入住率预期缓慢回升 华北、华中/华南复苏滞后 从受访者对于自身酒店5、6两个月的入住率水平判断来看,整体仍呈消极态势。就5月份而言,受访者预期入住率水平平均为32%;其中,四分位图中黄色方框所代表的50%受访酒店认为5月入住率可达20至40%。分区域来看,西北地区受访酒店对于5月份市场入住率水平较为乐观,平均值为40%。华北和华中/华南地区预期相对悲观,半数当地受访者认为住宿率分别仅为30%和37%。调查样本中,北京和广东分别是华北和华中/华南两个地区回复量最多的城市,两地疫情分别经历了严格的隔离管控以及“触底反弹”;同时,华中/华南区域内的疫情震中–湖北省受访酒店相对悲观;多项因素导致以上地区酒店业者对业绩回升的速度信心不足。就6月份而言,受访者对于住宿率的预期呈现出显著两极分化现象,整体数据样本区间高达91%。25%的受访者预期住宿率仅为26%及以下,黄色方框所代表的50%受访酒店认为住宿率可达26%至50%,其余25%的受访者认为酒店可实现高于50%的住宿率水平。其中,西北地区酒店业者预期较积极,而华中/华南和华北地区的酒店因为上述原因,对于住宿率的提升信心偏低,50%的受访者认为住宿率可分别提升至44%和41%。商务需求正成为引领复苏之路的主要力量 整体来看,受访者对于各类需求复苏情况的预期与首期新冠疫情调查报告结果仍较为一致。伴随各省市疫情防控级别的降低、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国内商务需求为最先展露复苏迹象的客源市场。对于年第二季度的市场情况,近15%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酒店国内商务需求的复苏情况较好或非常突出;而对于其他细分市场,认为复苏情况表现积极(较好和非常突出)的受访酒店数量占比均在10%以下;其中,受访者对于国内旅游散客市场的预期相对乐观,近10%的酒店预判此市场将积极(较好和非常突出)复苏。我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五一前隔离政策的放宽,部分近郊度假酒店迎来了久违的住宿率高峰。受访者对于国内旅游团队和会议需求的复苏最为悲观,分别有超过50%和40%的受访者认为这两类需求在第二季度表现将非常糟糕。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旅行团队需求刚性较低,消费者对于中长距离的目的地慎之又慎;加之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跨省游尚未恢复,预期其复苏程度明显落后于其他细分市场。而对于会议市场而言,疫情催生了线上会议的高光时刻,线下举办商务洽谈类会议的需求大幅下降;同时受大型会展恢复步伐的影响,会议市场复苏会比散客市场需要更多时间,部分涉及境外客源的会议活动复苏时间更难以预估。对比年与现下受访酒店各房晚客源渠道,商务需求占比实现3%的小幅跃升,侧面印证了酒店业主对于需求复苏的预期。目前,受访酒店的商务协议客作为刚需占比最高,实现了34%的房晚销售量。OTA渠道所引流的商务和旅游散客占比位居第二,达28%。而酒店直销渠道和其他渠道占比相对较低,分别为20%和18%。小结 受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年第一季度景气指数暴跌至历史最低水平-。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酒店行业已展现出苏醒迹象,在第二季度的景气调查中,景气指数已小幅回升至-88,但行业整体复苏步伐相对缓慢。大部分酒店表示每间可售房收益及总营收的恢复情况仅为去年同期的50%甚至更低。在对第二季度整体市场及自身酒店业绩的预测上,绝大部分地区的酒店从业者认为住宿率及总收入较去年将变得更差甚至非常糟糕,但对平均房价的预期相较缓和。其中,受访酒店对于5月与6月平均住宿率的预期仅为32%和37%。分区域来看,华北市场由于隔离管控时间最久,预期最为消极。从各客源市场恢复程度来看,国内商务市场已成为助力酒店复苏的主要力量。疫情影响下的酒店市场业务动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超半数酒店曾一度停摆 年1月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中国酒店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受疫情影响,1月份内地酒店市场住宿率从平均70%左右的高位水平迅速暴跌至个位数且持续低迷。在此情况下,超半数受访酒店一度停摆。并且,在停业酒店中,72%的酒店持续停业时间达1个月以上。除业绩严重下滑外,对于消毒规范可能不完善而导致员工、客人感染病毒的担忧也是部分酒店选择暂停营业的原因。目前,超过半数的停业酒店已于3月下旬之前恢复营业,但仍有部分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地区内的酒店,其重新营业时间晚于5月份。此调查样本以四星级及以上层级的城市酒店为主导,由此可见,除传统认知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端及经济型酒店饱受疫情之苦外,中高端和高端酒店也承受着疫情的强力冲击。疫情之下,无一幸免。但是在当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的形势下,中低端酒店相比中高端及以上层级酒店而言,前者业绩回升更为积极,后者相对滞后,受疫情影响更为深远和明显。受疫情不确定因素影响酒店复工节奏平缓 备注:在对受访酒店复工情况的时候,我们也利用了四分位数统计概念。图中黄色方框代表了50%受访者对于此题的看法。举例而言,50%的受访酒店认为酒店整体复工率在38%至80%区间内。酒店客房和餐饮部复工情况同理。酒店客房部、餐饮部和酒店整体的员工复工情况较为类似,截止至5月中旬,半数酒店的员工复工人数为去年同期在岗员工数量的38%至80%,平均复工人数在50%左右;仅有25%的酒店,其员工复工人数可达去年同期在岗人数的80%或以上。相较而言,餐饮部平均复工人员比例略低于客房部和酒店整体。疫情期间,酒店为降低运营成本而关闭大多数餐饮设施和部分楼层,采取裁员、“无薪休假”等形式减少当班部门员工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司财务和运营的影响。酒店复工率与住宿率水平息息相关。分区域来看,西北地区的受访酒店复工比例相对较高,平均复工人数为去年同期在岗员工数量的71%。受西安高新区等片区复工及分流北京国际航班的影响,西安市场酒店住宿率回升明显,有助于提升复工率。华北和东北地区酒店整体复工率相对较低,平均分别为去年同期的43%和48%。这两个地区分别受到首都北京严格管控和黑龙江绥芬河输入型疫情爆发的牵连,酒店业绩持续低迷;为维持基本的运营,压缩人工成本是其节流的首要举措。 酒店餐饮设施逐步恢复营业 但上座率水平仍面临压力 备注:在对受访酒店销售渠道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同样引入了四分位数概念。此图中,黄色方框代表了市场中50%受访者的看法。举例而言,50%的受访酒店表示线上渠道客房销售额占比在在30%至65%区间内。此次调查的数据样本中,80%左右的酒店均配备了全日餐厅、中餐厅和宴会设施。大部分酒店为减轻餐饮运营压力并未配置特色餐厅。受访酒店中设置特色餐厅的的酒店未超过半数。截止至5月中旬,超过50%的受访酒店餐饮及宴会设施已恢复营业。其中,中餐厅的开业率最高,达59%;其次为全日餐厅(49%)、宴会厅(44%)和特色餐厅(17%)。受疫情影响,酒店为缩减运营开支,仅开业一至两个餐饮设施。中餐厅的开业率最高,这可归因于中餐经营的灵活性。此外,近半数受访酒店已恢复全日餐厅的运营。在疫情期间,酒店多视入住率情况在全日餐厅提供早餐零点或精选自助餐。但由于部分酒店将早餐功能放置于中餐厅,所以全日餐厅的开业率略低于中餐厅。自4月份开始,部分地区酒店的宴会业务已缓慢恢复,开始逐步承接一些小型宴会及会议需求,但目前宴会厅开业率尚未及半数。而特色餐厅由于平日上座率较为一般,刚需性低,自然成为最晚恢复营业的餐饮设施。受访酒店中,50%左右的酒店餐厅上座率小于0.5。餐饮设施中,中餐厅的经营水平相对较好,24%的酒店表示餐厅上座率在0.5至1之间;51%的酒店中餐厅上座率小于0.5。为响应国家防疫政策,公司宴请、差旅及家庭聚会等中餐厅主要需求骤降,餐厅上座率一度跌至谷底。而平日上座率通常位列餐饮设施之首的全日餐厅也因酒店入住率惨淡而门可罗雀,超半数全日餐厅上座率低于0.5。特色餐厅和宴会厅相对而言需求量更低,分别仅有13%和7%的受访酒店上座率超过0.5。小结 除了宏观层面的业绩景气指数外,酒店开业情况、员工复工情况和餐厅复业情况这三项业务动态指标亦从微观层面上体现出了酒店行业当前的低迷形势。疫情影响下,我们看到大量的酒店被迫陷入停滞期的无奈:由于业绩持续低迷,酒店遭遇入不敷出的危机局面,大多数受访酒店选择暂时停业以缓解疫情持续发酵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降低运营开支,裁员、降薪、无薪假等措施也被广泛采用。截止至5月中旬,半数受访酒店的员工平均复工人数仅为去年同期在岗员工数量的50%左右。由于各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程度不一,复工情况也有较大差异。全国范围内,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复工率相对较低。餐饮市场方面,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向好,酒店餐厅也相继复业。其中,全日餐厅和中餐厅开业率相对较高。但整体而言,受访酒店中,50%左右的酒店餐厅上座率小于0.5,酒店餐饮业务的完全恢复仍需时日。疫情影响下的酒店市场业务模式渠道收入相当线下略高一筹 就酒店渠道而言,线上和线下分别平均占据客房销售额的47%和53%。线下销售渠道以会议会展、商务协议和旅行社带来的旅游团需求为主,这类客源虽然客单价受限,但由于预定量较大,整体销售额较为可观。而线上渠道,即OTA平台、酒店 |